Barry Yeh
Barry Yeh

讀書筆記-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 梁展嘉

(编辑过)
不只是以成為全職交易人為目標,而是勇於嘗試摸索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一個全職交易人的投資告白,這本書是剛好去圖書館找其他絕版書時看到的,就順手借回家了。對於眾多投資者的最終目的當然是財富自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用為錢困擾,不用為五斗米折腰,所以這個封面就吸引我的興趣,而且是台灣人寫的,不是華爾街的投資大師,比較"接地氣",就以往讀書的經驗,大師寫的書著重在觀念,但實際做法離我們平民好遠,但一般人寫的書則會有很多實際可用的方法。也比較貼近現實。舉Rothchild家族為例,靠著英法戰爭的資訊不對等,賺進一大筆財富,這平凡人就做不到。

先講作者現在做的的方法,是技術分析派,Follow兩個高手,王力群及Dr. Alexander Elder,書中只提這兩個方法當主軸實戰的做法。

  1. 王力群老師的作法58日均線買賣,超過買,下跌賣。
  2. Dr. Alexander Elder的作法,突破26周均線,再去看日均線的正負區間來買賣,例如周均線是向上的,然後接近日均線的負區間就買進。

說實在,我曾經試過幾本技術分析書內的策略,每一個都去對照線圖,發現每一種方法都有很多例外,也就是勝率不高,可以說是隨機的,所以對於技術分析我實在是沒有天分。

不過也有特地去找了王力群的書及Dr. Alexander 的走進我的交易室,這本也是經典之一,不只講技術分析,還有心理策略等既然都有人能靠這維生了,應該有他厲害的地方。找時間再研究看看。

這本書吸引我,也想要特別紀錄的是作者勇於嘗試的人生,對於很多面領選擇,猶豫跨出舒適圈,或是工作到懷疑人生,不知要幹嘛的都很值得一看。

作者梁展嘉是台大土木系畢,系西根大學土木所碩士,新加坡大學華語文憑班畢

在美國,台灣,日本,新加坡都住過且工作過。新加坡更是住了10年,現在回來台灣當全職交易人。

每一段的經歷及遇到的人,都讓他更摸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一段一段講下來。一段一段檢驗自己的人生,對於生涯規劃很有助益,共分為五輪檢驗。

第一輪檢驗。作者雖沒講,但高中應是念建中,因為一班有七八個台大電機,一半以上台大,除了建中應該沒了,所以他很知道自己在高手雲集的環境那種痛苦,怎麼努力也贏不了,所以在台大土木畢業申請美國學校就跳過Tier-1之類的常春藤名校,而去Michigan大學,不想延續那種跟一堆天才一起競爭的感覺。但其實Michigan大學是很好的學校,念完phd在台灣也很好找教職。但是自己知道對念書及土木沒有興趣,也比不上同學那種衝勁,就沒有再往上念博士,他說念自己不喜歡的科目還要念到博士,就像長抱一隻沒有未來的股票,越跌破越加碼,所以碩士畢就去就業了。作者的建議是在求學階段盡量多念不同領域的書,多認識不同的朋友,會較課堂上單一的知識,豐富很多。

=>停損一定要幹得下去,不對就要砍,不要在乎沉沒成本,再不砍,沉更多,船都變潛水艇了。

第二輪檢驗。當然外國人去美國當然要做做美國夢,留在美國,於是靠著Michigan大學土木碩士在美國找到工程顧問業的工作,老闆也對他很好,也要幫他申請綠卡,但是他拒絕了,而且要回來台灣不待美國了。因為他不想一輩子在美國當二等公民,看白人的臉色過日子。

=>美國生活不是想像中的美好,在台灣的人想去,在美國的想回來。

第三輪檢驗。回來台灣後,其實是個轉運站,最終目的要調去新加坡與太太一起生活,所以找了總部在美國的林同棪工程台灣公司,關渡大橋的設計廠商,且在新加坡有業務,如此就有機會能夠外派新加坡,而不用直接去新加坡找工作,後來也如願以償,去的空檔又因為身在台灣怎麼能不瞭解半導體,就去了崇越做業務,也是有新加坡分公司,在公司看到美艷的業務,只要到每個工廠的門口就有好幾個工程師在等,還有第一次跟他講話就覺得很有親切感,能跟每個人都聊得來的中年人,還有走跳KTV的人,作者就知道這些事他都做不來,也算了解自己不是業務的料,更不用說去新加坡當半導體的業務了。

=>出國生活工作,不一定要移民或是在那國念書或是找那國的工作,也可在台灣找在某某國有業務或分公司的也行,這招就是一個真希望自己早點知道的事。另外是沒做過業務就去試試,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

第四輪檢驗。到了新加坡做土木工程,才知道這邊的土木工程都是很簡單的天橋之類的,而且因為工作環境較差,大都被馬來西人占住,做了一陣子便又覺得沒有發展了,就想到小時候人人都說公務員好,就想在新加坡當當公務員,新加坡的公務員也算是高薪,而且跟台灣不一樣,是要投履歷應徵的,後來找到了華文教師,新加坡人希望人民重視華文,但是大家都講英文。走到這作者已經完全放棄土木了,從不念博士班,到連工作都不做土木,這時他才發現,閒暇時他看的都是投資的書,完全不會看土木的書,就知道自己完全沒有興趣。

=>閒暇時都做些什麼呢,認清自己,這才是你最有興趣的事。

第五輪檢驗。做了新加坡的學校老師,才發現升學主義比台灣更嚴重,有個有名的PSLE,小學離校考試(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老師的獎金跟學生考的程度有關,還常常有評鑑,所以學校的老師要不是能很積極適應這個體制的老師就是打混過日子的老師,作者又不喜歡這種體制,只好又求去了,跟上一輪一樣,閒暇時,他也不會念教育的書。

=>之前去新加坡的書店有看到一整區都是小學生的參考書,遠多於國中高中,在新加坡,小學沒有用考試分到前面的A段班,後面要翻身就難了,教材內容都不一樣,國中很難有機會翻身考到前面的高中,所以在台灣至少還有快樂小學可讀,新加坡更辛苦,近視率更高。作者又一次身體力行去跨出舒適圈做想做的事。才知道自己不喜歡公務員。

另外作者也出了一本新加坡的書。幹嘛羨慕新加坡?:一個台灣人的新加坡移居10年告白

整本讀完,很佩服作者勇於嘗試,屢屢跨出舒適圈,能力圈,去試試別人口中的美好,而且不停地與周遭的人認識,了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就算花時間白走了很多路,每段經歷卻也紮實地留下足跡,豐富自己的人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如此最後的選擇就能比較無悔的走下去。
寫讀書心得時,忽然想到人生規劃的書,也很推薦楊應超寫的財務自由的人生,這是她寫給自己的小孩的書,他的做法是直接教小孩選擇職涯的判斷方法,直接看這個領域最成功的人是怎麼樣子,表示你最努力就是做到像他這樣子,這是你要的嗎。所以楊應超很像賺錢去美國念了工程,才發現華爾街賺的最多,就跳過去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