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查報導】金門、馬祖,為何會成為澳洲龍蝦走私中國的樞紐?
澳洲龍蝦走私,是一個年產值超過十億台幣的新興產業。但這不是金馬唯一一個走私品項。

地缘政治是为败者服务的理论
普京的讲话是地缘政治心态的典型表达,反映了地缘政治涉及弥补损失、补偿自卑和屈辱记忆的意识,这种言论也存在于中国希望洗刷鸦片战争后 "百年屈辱 "的历史痕迹,当时英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利用毒品贸易来摧毁中国人民的人心和能力。

《斷裂的海》:從國共前線,變成台灣共同體一部份的金門與馬祖
和欣潔合寫的《斷裂的海》,今天正式在博客來開賣了,而且剛好遇上博客來破壞行情的 66 折大促銷,大家可以把握機會下單XD 之所以會想出版這本書,其實動機很簡單: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看見,金馬敘事的其他可能。我知道有些「台派」會認為,金馬和台灣本來毫無淵源,只是因為二戰後的冷戰局勢、...

為何戰亂以及崩潰邊緣的國家,如此青睞區塊鏈世界?
戰亂、崩壞、混亂之下,區塊鏈跨越國界的去信任特質得以彰顯。

聯合國很廢?到底聯合國是幹嘛的?怎樣才可以有效達到和平?
不平等的聯合國如何帶動平等?

我對台彎當年退出聯合國的看法
當年總統蔣公對周書楷說,「做好最壞打算」。接著他前往聯合國赴約,出席聯合國第1976次全體會議,表決「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一事。雖然當時阿聯及美國聲援我國以增加時間,但是失敗了,在表決前開始的那一刻,周書楷走上了講台,宣布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中國真的會武力犯台嗎?
在本文的開頭我必須先給各位一個聲明:本文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答案,目前國際局勢瞬息萬變,真的很難說。本文列出了三點中國可能阻止中國犯台的因素,會跟大家探討相關的一些資訊,那我們開始吧。1. 不要說拿下台灣,中國光登島也是問題 首先來探討的是登陸地點,台灣適合大型軍隊登陸的地點只有區區十多處。

台積電董事長接受 CNN 專訪:「不要因為我們靠近中國,就歧視我們。」
就算用武力打下台灣、拿下台積電,被國際社會孤立的中國也很難讓台積電繼續運作下去,拿了也是白拿。

【思沙龍】我在「西進與長征」的路上 —科技人的大陸行腳
兩岸科技產業的拉鋸各有勝負,供應鏈的黃金時期飄然遠去, 人才爭奪戰與分散型生產機制成形,地緣政治深刻影響每一個人,而我們正在關鍵的轉折點上。講者:黃欽勇 電子時報(DIGITIMES)社長 主持:烏凌翔 資深媒體人 沙龍:14:00-15:30 參加實體活動:https://...

152 | 閻紀宇專欄:兩位改變歐洲地緣政治的女力領導人
北歐女力五國撐起保護傘。

战争还要打下去
如果美国既无法阻断俄罗斯当前的融资方式,又无法阻断其它大国与俄罗斯的互补性经济往来,还无法让中东产油国改变态度。而且美国始终不直接下场拼个你死我活,那么美国的所有投入最终就会打水漂!

中共在俄乌战事上的尴尬与暧昧
镰锤帮帮主羽白便陷入了这样的尴尬处境
【隨筆】三時事論美國衰落之警訊(上)
美國的衰敗似乎已經不是一個很新穎的話題,但是其爭議性卻從沒有減弱。至2022年的今日,世界局勢的改變卻動搖了筆者對於此立場的堅持,更甚此篇文章將從三個現象切入,試圖分析美國已然難重回往日的鼎盛時光。

一週值得收藏的內容 - week 1
Articles/ Videos/ Podcasts worth digesting

专访张登及|俄乌冲突两大关键:民族断层与海陆之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随后兵分四路挥军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与顿涅茨克人民军、卢甘斯克人民军合流进攻,以“收复”两共和国的“失地”为目的,形成东乌克兰攻势;东北部战线,俄军与白俄罗斯军协同作战;南部地区,俄军由克里米亚北上占领赫尔松(Khe...

一個不錯的地緣政治粵語入門youtube頻道
另外,也想請問一下,有沒有好的地緣政治頻道介紹?

“被逼无奈”的俄罗斯与“活该”的乌克兰:地缘政治的知识霸权
主流的“地缘政治博弈”论述和批判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论述具有不同的政治前提。前者假设自主的政治实体(被政治精英所操控)运用其资源作出行动,后者则试图看到军事冲突的国际、国内层面各种支配与从属的社会力量、社会群体之间的斗争和压迫关系。如果探讨国际政治的“语言”出了问题,那得出大国“被逼无奈”与小国“活该”的结论就不足为奇了。

俄烏情勢緊張:來場雲端的戰地旅行
烏克蘭內戰帶來的影響,你光是在轉換地圖模式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來。

2022年全球經濟五大風險因素
彭博估計2022年全球經濟面對五大風險威脅 1. 通脤威脅:今年初,人們預計美國今年年底通膨率為2%。結果通膨率卻直逼7%。加上,綜合影響仍可能是經濟停滯性通脤,聯儲局和其他央行需做出艱難取捨。2.聯儲局多次升息將衝擊脆弱新興市場。聯儲局明年首次升息可能意味著新興市場將出現大跌。

索羅門群島的唐人街,為何會成為暴亂襲擊的目標?
索羅門政治人物為了擺脫西方勢力、增加外交籌碼而轉向中國,但人民卻每天目睹著華人對土地和經濟的掌控,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巨大的貧富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