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題》劇場震怒之日——讀《5月35日》
本文為詩人、電影及劇場編導鴻鴻為新書《五月三十五日:創作.記憶.抗爭》撰寫的推薦序。此書收錄香港前非牟利註冊藝術劇團「六四舞台」最後在香港公開演出的同名劇本,及其創作歷程與相關評論。劇作家莊梅岩寫出了荒謬中的日常真實,觀眾得見劇中兩位老人一步一步邁向衰病和死亡,與日益逼近的失憶、失智抗爭。在2019以降香港的全民抗爭氛圍下,有面對各式政治打壓的頑抗,既有八九年之痛,也有香港人當下的痛。

六四舞台《王丹》劇評:當王丹變成長髮美女
對很多人來說,前學運領袖王丹代表着中國民主運動。他不是偉人,也非無名之輩,卻已退下火線,轉到後方支持公民運動。若單單因其政治身份而作傳,似乎有點平淡,創作者於是聚焦在王丹於民運以外,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複雜性。那麼,劇團須面對的一大難題,便是要在抽象和具體兩端取得平衡:一方面,要...

藝術與科技,關於感官認知與創造善良
面對世紀疫情,近年港、台以至歐洲各國的各行各業都興起「救亡討論會」,以及針對科技發展的研究會議,但更多的是由不同國家的藝術創作人及策劃人組成的閉門沙龍,讓藝術界人士得以檢討創作理念與藝術生態的種種問題。縱然題目不同,焦點有異,然而最後它們都不約而同以預測未來藝術發展作結,而結論都...

沒有結局的故事 feat.如夢之夢
所有的一切,彷彿都有絲線牽引;所有的夢境,彷彿都是真實的斷壁殘垣。

沒有人想交作業
原來我們生活的細瑣真的就可以是一齣戲劇,然後在這幾個小時間,哈哈笑著想起了什麼,淚流不止的觸動了什麼。

用遺忘的單純,點亮一條回家的路。韓授權中文音樂劇《小王子》
世界著名的童話《小王子》,在問世後將近80年間以多元的演繹方式,反覆講述著這位來自遙遠B612星球的外星來客與墜機於沙漠的飛行員,在8天內所分享、建立起情感的故事。韓國在2018年創作出韓文版的《小王子》音樂劇,而台灣則在今年獲得韓國授權,正式引進譯配為中文版演出。

結。業
暗黑劇與詩,請小心服用

<我並沒有收到這樣的信>-歌舞伎之夜(有雷)
經過了時間的醞釀,所有溫馨與冷酷的時刻,彷彿都被揉進了記憶中的隧道,化作一架架的紙飛機,卻怎麼也飛不進心裡,因為更亮眼光彩奪目的,仍是戰事中(劇場上)的一切無常。

話題》VR360敘事比起電影,更有劇場的偏向?白恐歷史展演的新可能:訪《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技術總監全明遠、美術指導涂碩峯
採訪、撰寫|李小孟(文字工作者) 演員林鉅在《無法離開的人》扮演政治受難者,於綠島人權園區蠟像館的劇照。(本文照片由行者影像、導演陳芯宜提供,李欣哲攝影) 作品始終蘊含強烈人文關懷,反映社會現況的導演陳芯宜,今年9月以VR360沉浸式作品《無法離開的人》,自30部入圍作品脫穎而出...

首演場邊紀事
歷經一場疫情,似乎只有第一年情況嚴峻時,沒有自己的配樂作品推出。很幸運,還有人記得我,願意給機會一同合作,這一點令我深懷感恩。這天是今年參與第一個戲劇作品的首演日,自己當然要買票入場支持,而且邀來妹妹一家,讓已經五歲多的小外甥有第一次的「劇場體驗」。

不用懂莎士比亞也能享受其中,歡樂愛情音樂劇《第十二夜》
台南人劇團的《第十二夜》,改編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劇作《Twelfth Night》,劇作名得名於西方基督教傳統節日聖誕假期中的最後一夜,做為整假期中第十二夜的狂歡之夜,取其"歡樂嘉年華"的意味,有"美好快樂得不實際"的隱喻,所以《第十二夜》又名《隨心所欲》(What You Will),故事中的情節也此得到了可以脫離現實、不合常理之下情境而成立的註解。

不滿足於譯配,做內容本土化的音樂劇,《LPC 中文版》
繼上次介紹過外百老匯、原汁原味英文版的《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簡稱《LPC》),在經歷過長達半年的駐演後,台灣中文版的《LPC》從今年八月底開始,在台北市誠品信義店展開8週的定目劇演出。

衝破黑盒的窗口
近年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創作跨媒體/界別的作品,劇場不只是單面向的觀眾與舞台,展覽又變成是流動性更強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衝破媒介和空間已經不是新鮮事,現在更是基礎和理所當然的起步點。

《女與兒》|看見/看不見 未來
人生這一部戲,要點揸機?不是要別人如何看見自己,終極卻是自己要如何看見自己、看見什麼。劇場的思考 看戲最難最難的,其實不是要看見劇場鋪排、戲劇構作、舞台美學,諸如此類各種的設計,卻是我們要如何從中看見那個最真實的自己。好的設計,它不是要停留在make believe 取信的狀態...

短篇觀劇心得合集 (2020 -2022)
【*9/16更新】有些觀劇心得較短,單純的紀錄些看完後的感想,不另做科普或是介紹,就統一放Instagram貼文連結在這一篇裡。

給追逐著命中注定的你我的一捧溫暖,原創音樂劇《焢肉遇見你》
Meant To Meet, 命中注定要相遇。多浪漫的一句話,如果一生能遇上那麼一位命中注定的另一半,是所謂的命運指定的伴侶。但,即使人對了,那時間呢? 如果是在錯的時間遇到,那他還會是那個對的人嗎?

世間萬事就是一個圈。貝克特《劇場速寫 I & II》小劇場上的濃縮人生
你聽說“荒誕/荒謬戲劇”(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嗎?它是個始於1940年代的歐洲戲劇流派,於1961年出版的《荒誕劇場》(Absurd Drama, Martin Esslin著)一書給這個流派下了個強而有力的註解──『通過公開放棄話語思想和理性的手段,來表達其對人類狀況的無意義和理性方法的不足』,從此奠定下荒謬派劇作的基調,代表(劇)作家包括貝克特、哈洛德品特等人。

走走晚報:懶惰日不可錯過的躺平好工作
0810晚報

哎這裡有部好適合解壓的音樂劇,不看嗎─《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
今年在台北創下完成六個月長期駐演的外百老匯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這齣關於愛情的小品音樂劇到底如何能達成成期駐演的創舉、它解壓在哪,對戀愛沒興趣也能看!

#剧场21-30
剧场21|给我拍一张剧场22|HAVE A NICE DAY剧场23|小狗喜欢我剧场24|见到你剧场25|抢被子剧场26|给你吃吧~剧场27|“猛”男剧场28|嘻嘻剧场29|侬好 上海剧场30|洛杉矶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