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日校園,也雨詩了
清晨 一個人漫步 我的校園 從年少時代 我就是喜歡一個人的雨天 一個人享受寂靜世界中,除了雨聲,風聲,還有大地自然,敲打出的音韻…雨滴,是動感情歌音符🎵首首雨水,是流𣈱我心詩詞篇篇呢!今日清晨 當梅雨,沖洗著校園的靜謐與孤寂,校園的草地和樹木,在雨中,也顯得格外清新翠綠。

The Hill We Climb(我們攀登的山丘)|阿曼達·戈爾曼
「我們捫心自問,能在何處覓得光明,在這無窮無盡的陰影中?」以這句開始的詩中,陰影隱喻著美國社會在政治上、社會上必須經歷的暴力和不信任、冷笑和憎惡。不僅僅是恥辱的國會大廈暴力事件,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新冠疫情導致的死亡都是陰影。盡管如此,詩人並沒有絕望。
人物/四個蕭宇翔:蕭宇翔談《人該如何燒錄黑暗》
訪談正式開始前我到櫃檯點了杯咖啡,回到座位上發現眼前坐著四個蕭宇翔,各自喝著不同的飲品,不僅是詩集裡,如今連現實中我也找不到蕭宇翔在何處。

在雨之後:來自詩人的溫柔提醒,當悲傷來臨時,勇敢凋謝、寬待自己,光芒終將透進生活
許多人說悲劇會世襲,但並不是因此就該自暴自棄,當你選擇相信自己值得擁有美好,世界將從此變得不同。

禪繞畫碰上詩人之戀(上篇)
那如何才能在這條條框框的現實世界,優游自在的像雲朵一樣、像風一樣來去自如呢?「不!你的本質不是雲、不是風,為何要學它們的毫無拘束、任意妄為呢?你做你自己就好了。」某一天晚上,聽完舒曼的《詩人之戀》的音樂會,心中有一個奇怪的聲音一直在跟我對話。

對談》鴿子回來時叼著什麼?方舟裡的感性言語:張馨潔vs.徐珮芬
徐珮芬:關於語言與想像之間的距離,語言曾經是利刃、是我的美國隊長盾牌。記得在一場殘忍的爭執中,當時的戀人脫口而出:「妳知道自己多麼善於利用語言傷害他人,妳是語言的暴徒。」張馨潔:當開始使用文字,我也開始認識了文字的狡詐與不可信,但同時不願放棄任何表述的可能。因而我總期望能看見那些他人文字背後沉默的言語,還有看見文字與思想之間的相吸與相斥。

瘂弦回憶錄
年少迷讀三毛文章,把她已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找來讀, 在《鬧學記》收錄了《楊柳青青》—詩人瘂弦的故事。描寫詩人瘂弦,當時是聯合副刊主編的故事, 他17歲時解放軍進城,就在進城那一天,跟著學校南遷離家。母親徹夜做了油餅讓他帶在路上吃, 少年和那麼多同學在一起,愛面子怕被笑,不肯拿, ...

餐桌對話》劍有可能溫柔嗎?愛的創造練習:武俠小說家沈默與詩人夢媧
2020年,OB專訪了有「文學俠侶」之稱的武俠小說家沈默與詩人夢媧。兩人不僅是創作上的知音,也是生活上的伴侶。彼此感知敏銳的前提下,這樣的相遇,有時猛烈有時契合。生命無疑是場孤獨的江湖之旅,通過夢媧,沈默開啟了同理世界的可能;藉由沈默,夢媧尋到一處溫柔而安定的所在,兩人的江湖,是依舊孤獨,或將有另一番風貌?劍有可能溫柔嗎?傷痛是相知的契機嗎?請別錯過兩位分享彼此的生命與創作。

189 | 廖偉棠:我和杜甫都是爸爸詩人
有時我會開玩笑說,我們好像是在這個家打工的,妳是司機,我是管家。我們得時不時提醒一下自己,我們不是光為他們活著的。

襪子
《新世紀新世代》(九歌,2022)選詩

回音
中國時報副刊 2022/08/08

書 · 人生 · 曹疏影》文字是豎在我與世界的鏡之橋
「書.人生」專欄邀請各界方家隨筆描摹,記述一段未曾與外人道的書與人的故事。詩人曹疏影,與文字的緣早在識字前就已結下。親子睡前共讀還不時興的1981年,曹疏影的母親就夜夜陪伴說故事。在人生的伊始,文字便已豎在眼前,那是一座通往世界的鏡之橋,可照見自己,可渡己過岸。兩歲生日禮《365夜》上冊與三歲獲贈的《365夜》下冊,就這樣陪伴曹疏影由辨識聲音字義到識字,從無知到後來能用文字捕捉、描述和鑒別世界。

六个一
黑暗 我呼吸 尽头有光亮 应该是草地 今天作往昔 消失的 足迹 身后 一片旖旎 日历上 写着 六个一 许多 生命的根 说 我想你 夜的墨汁里 一个姑娘 想要 握一握 恶臭的镍币 哦 我愿意 我愿意
给兰斯洛特一爬犁
叫人不能遗忘的, 是 长岛和薄荷。棉花园里痴痴地想。酸奶油 芝士薄饼升腾浓香。欲望袅袅。填满充气娃娃。罪恶感, 成了歌利亚, 不再怕石头, 百战成钢。骑士的精神, 存了天理, 要丢了人欲。不如拿起剑, 冲上髑髅山救你们的王, 求个圆桌功名, 再给兰斯洛特一爬犁。

木柴堆——弗羅斯特詩歌閱讀
The Wood-Pile木柴堆 Out walking in the frozen swamp one gray day 一個灰色的日子,我在冰凍的沼澤裡散步, I paused and said, ‘I will turn back from here.

不信者——伊麗莎白·畢曉普詩歌閱讀
不信者The Unbeliever He sleeps on the top of a mast.——Bunyan 他睡在桅杆頂端。——班揚 He sleeps on the top of a mast with his eyes fast closed.

書 · 人生 · 清見蒼心》我們與渥克特的距離,我們與詩歌的距離
奈波爾與渥克特,兩位出生於南美小島上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讓出生隴西偏遠農村的清見蒼心(柴春芽) 回憶起少年往事。奈波爾與渥克特透過英文與平等自由的廣闊世界相互連結,讓人透過豐盈的智識生活,一展才華。對比之下,清見蒼心回想起成長經歷的兩位文學導師:一個順著共產黨規則掌握權勢,另個因共產黨規則庸碌一生。本期書人生,藉由詩歌,我們將見到首次以此名發表文章的清見蒼心,眼中兩種世界的距離。

墳——瑪麗安·穆爾詩歌閱讀
The Graveyard Man, looking into the sea— taking the view from those who have as much right to it as you have it to yourself— it is human nat...

詩人的煙錢——偉大詩歌閱讀
本號將日更偉大詩人詩作閱讀,上起彼得拉克,下至安妮·卡森等當代詩人,已更新至第十期。歡迎關注,與DD、T兩位大陸地下詩人一起,領略偉大詩人的不朽詩作。

黃昏的諧調——波德萊爾詩歌閱讀
黃昏的協調Harmonie du soir Voici venir les temps où vibrant sur sa tige Chaque fleur s'évapore ainsi qu'un encensoir; Les sons et les parfums t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