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的教育現場】三個小故事
台灣人,是不是習慣用要求研究生的水準要求小學生;用要求小學生的水準要求研究生?
【台語我見】「姑弗而將」的「圖博」
至於「弗」,我們可以從形聲字「佛」來討論。台語的「佛」讀作「pu̍t」, 又唸作「hu̍t」,後者應當是受了漢語的影響,而將爆破音軟化掉了。此由英文可以對照,英文的佛是直接從印度抄來的拼音「buddha」,與台語的發音相近,可見「佛」的發音應當是以台語為正音。國語讀作「ㄈㄛˊ」是已經不知跑音到那裡去了。
2022.11. / 2023.5. 「最能代表我這代人的一首歌」統計結果
我在台科大「文藝發展與流行音樂文化」課堂循例請同學以「最能代表我這代人的一首歌」寫期中作業,限十年內發行作品,不限國籍語種。這是一份從2012年開始統計的作業,這篇一次公布兩個學期的統計結果。同學大致是1999年以後出生的世代。

兩岸職場差異給我上的第一課:狼性不夠,你得變成金鋼狼(上)
來杭州工作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了,在來大陸之前,我在台灣工作了將近四年,從事的一直是媒體業,來杭州之後,先後在兩家公司做企業公關,第一家公司是典型的技術類區塊鏈新創公司(100-300人,pre-A輪),第二家公司是已具規模的國際互聯網平台公司(C-D輪,1800-2000人)。

兩岸都想抹除的隊名:「中華台北」會走入歷史嗎?
不論「中華台北」這個「權宜性」、「臨時性」的稱呼,在過去四十年來給了我們多少榮耀、為我們換取了多少國際空間,這個符號,終究是會走入歷史的。

【兩岸】稍微解釋一下台獨問題是什麼
終於花了將近36個小時,我終於抵抗失眠的侵擾了,但因為我有好幾個小時沒上線,所以有些文章回覆沒有及時回覆,故我在這裡開一篇文,表達我對兩岸議題--特別是台獨問題的看法。我相信當你看到我將台獨議題形容成「台獨問題」就知道我的立場是什麼了,我這人作為單純的民國粉,無論是台獨還是共產黨...

#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
也來寫幾句 #來自台灣的攻擊。我又想起去年六月那天。台灣最大的創業加速器 AppWorks demo day,互動部分,台上的 Alyssa 對每個來自台灣以外的創辦人都問到,台灣有甚麼好,吸引過來創業。答案當然是台妹呀(其實沒有人這樣說,但反正心裡肯定有想到就是了)、小吃呀、珍奶呀之類。

論某位台灣人的民主修養
敝人雖關注matters已久,但也是最近才註冊帳號,昨日才發表第一篇文章,討論關於罷韓的議題。沒想到,這篇文章似乎惹得某位在matters擁壘眾多的台灣人不快,今日便發表了一篇文章[沒民主及言論自由並不可恥,但不懂裝懂又愛批評才是可笑]。因為該文中提到有人對台灣的選舉罷免居然有批...

由俄烏戰爭想到的
當前俄烏戰爭似乎已經進入了另一個階段,以下只是隨便水一些自己認為網友可以在觀察俄烏戰爭中時思考的一些問題,而不是做認真嚴謹的學術分析,不喜勿噴!

你是台灣人還是中華民國人?
今天台灣放假,因為是「中華民國國慶」。一早就看到朋友在臉書上說,請不要在今天說「台灣生日快樂」這樣的話,不然他會生氣。短短一兩句,道出很多人的複雜心情。從勞工的角度看,今天賺到一天放假,有何不好(前提是真的有放到假)?但身為一個自我認同是台灣人的人,面對「中華民國國慶」,嗯,不知道該怎麼說,身份認同在今天有點卡卡的。大略掃過蔡英文今天早上的國慶致詞,「台灣」跟「中華民國」混用,但也出現了「中...

有抵抗行為的台灣人是什麼戰爭立場?
從民調數據中檢視一下表達了實際抵抗行為的人的戰爭立場

兩岸職場差異給我上的第二課:請客,在這裡是很嚴肅的生存之道(下)
好了,現在你是一隻金剛狼了(見上篇:兩岸職場差異給我上的第一課:狼性不夠,你得變成金鋼狼(上))但是當孤獨的草原一匹狼是很痛苦的,工作佔據一個人一天中超過60%的時間,相信沒有人喜歡每天板著臉去上班撕逼,能夠上班好心情,為什麼非得要上班這篇我想談談我觀察到的兩岸職場文化中的人際交往差異。

什麼內卷不內卷?中國只是在逐漸台灣化
以前大陸笑台灣小確幸,現在大家一起躺平,來啊

香港,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by Kit Man讓人喘不過氣的兩周。趾高氣揚的政府自持控制議會,對百萬人上街表達的反對聲音視若無睹,強推逃犯條例惡法,惹來連串抗爭。遊行、上街、遊行、上街之餘,回到家還是亢奮不止,一直盯著各種訊息,看著各種抗爭手法,既是目不暇給,又是憂心忡忡,小睡一會又得上班去。
無意識的台灣人
有美國的地方,就有戰爭,如果你看得懂的話,美國文化裡面的極端和暴力性,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就付諸暴力,用暴力解決問題,這種老大的性格,讓很多小弟也被迫綁架。
【今天10pm,在線問答】八旗總編輯富察:我的出版世界觀
各位Matties好,大年初二,在線問答又開張啦~~今天會跟大家線上見面的,是已經在Matters潛伏了一段時間的,台灣八旗出版社總編輯 @富察。...

中華民國與台灣的歸屬無需淪為口舌之爭
別再拿開羅宣言講台灣歸屬了。最近時間比較充裕了一些,想起了我在之前的「天然獨」文章中,有中國網友留言直指「開羅宣言」裡有提到台灣的歸屬問題,並且非常理直氣壯的感覺,又讓我想起台灣將被淘汰的新黨中的發言人王炳忠曾經在臉書上也用開羅宣言砲轟台灣網友,說台灣就是中國的,叫台灣人滾出台灣...

油麻菜籽
近日觀看舞台劇,當中有一幕,大兒子質問母親既然不愛父親,為何還要選擇跟他,母親說:「我冇得揀。」大兒子聽後感錯愕。母親繼續說:「那個時代的女人,冇得揀,係咁就係咁」。也許對於「現代人」/「男性」,要想像「冇得揀」的女性時代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神這回事?
最近幾檔大型收藏展: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國立臺灣美術館《經典再現》、《時代映像》收穫不少關注,這些部分經費來自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與類似計畫所衍生出的研究成果與展覽一時蔚為風潮,予人一股當代台灣人渴求歷史的印象,欲透過對前輩作品的再考察、再認識,追求某種不朽的精神。本文藉由剖析這幾檔展覽的國家化、英雄化與殖民美學復辟傾向,討論什麼是台灣,什麼又是台灣的藝術?以及藝術作品中有沒有台灣精神這回事?

難道台灣不應該感恩大陸嗎?
人被需要,某種程度上都是一件美好的事,而不應該是驕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