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時代
3 人追踪
10 篇文章
鄒頌華

銅鑼灣的善樂施大廈 記在香港落地生根的巴斯人

這是一篇在2022年6月時為香港一份網上地區報《銅鑼灣企鵝》所寫的文章 ,是關於銅鑼灣禮頓道上一棟地標善樂施大廈。其實很多資料都是來自施其樂牧師(Carl Smith)早期的香港研究,以及一家位於印度的瑣羅亞斯德教出版社為該社群出版的雜誌《Parsiana》的資料。這個宗教的信徒比許多華裔港人更早視香港為家,完全打破華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見。

鄒頌華

沒事找事幹,探索香港的都市廢墟

這兩年被困在香港這座愁城太久,發展出「探廢」的興趣。我對Urban Ruins(都市中的廢墟)一直情有獨鍾,但真正密集地去探廢卻是最近的事。我個人認為,探廢是釋放內在野性能量的方式,人太被馴化、生活在太舒適的環境,會慚慚失去生存和面對邪惡的能力。而闖進充滿未知的場域,甚至爬過重門深鎖的大閘,也是我對極權中的香港的一點點反抗。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8):BNO護照

(其實我的BNO續期早在去年聖誕前夕已經收到,而這篇文章的初稿已在兩個星期前完成,只是發佈的時間有所延誤,卻巧合地碰上「李波失蹤事件」而引發了近期更多人關注BNO的續領。) 謝謝朋友的幫忙,終於成功續領已經過期多時的BNO護照──即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ritish National (Overseas)]。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7):重光紀念日

主權移交前的香港,每年八月最後一個星期也有一天「重光紀念日」(Liberation Day)的公眾假期。那是紀念當年二次大戰日本投降後,殖民地政府重新接收香港的管治權。並且這是一件香港人的歷史事件,實際上跟中國共產黨扯不上任何關係。香港歸屬問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後...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6):95直選方案

兩星期前寫過彭定康(Chris Patten)的政改方案後,日前有機會閱讀《立場新聞》一系列有關〈匯點〉前世今生的歷史,才「猛然記起」當年通過方案之後,原來還有一個史無前例的建議:95直選方案。當年彭定康的政改方案通過後,有議員以私人草案的形式提出一個「更瘋狂、更痴線」的破天荒建議:立法局60席全面直選!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5):彭定康的政改風波

1990年11月,英國保守黨黨魁馬卓安(John Major, 1943-)接替戴卓爾夫人出任英國首相。上任後他隨即聘任私交甚篤的彭定康(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1944-)為蘭卡斯特公爵領地總裁兼保守黨主席(Chancellor of the D...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4):柯利達——英國決定放棄香港的關鍵

柯利達爵士 (Sir Percy Cradock, 1923–2010)從網上翻查80年代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談判的資料,赫然發現一個十分重要的英國人--柯利達爵士(Sir Percy Cradock, 1923–2010)。雖然柯利達沒有擔任過港督一職,不過《中英聯合聲明》得以落...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3):麥理浩時代

回顧過去殖民地的歲月,其中最為香港人津津樂道的,想必是70年代第25任港督麥理浩爵士(Crawford Murray MacLehose, 1917–2000)的政績。今天年輕一代對麥理浩的認識,大概只有郊遊時行過的《麥理浩徑》,卻不知道這位港督當年為香港的發展帶來史無前例的改變。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2):葛量洪時代的國共衝擊

1949年中共立國,國民黨退守台灣,香港則繼續由殖民地政府管治。基於獨特的政治形勢,當時的香港成為了國共兩黨打擊對方的秘密基地,特別是中共具有強大的地下組織和滲透力,兩黨於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 1899–1978)擔任港督時期 (1947–1957)在香港進行了不少「重大事件」。

TakTHHO

殖民地時代的點滴(1):從楊慕琦說起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於過去香港的發展到底有多少認識?過去殖民地政府管治了香港150年,也許從過去一些港督的資料入手,可能會找到一些港人已經遺忘了的事情。其中的一個「發現」是:過去28任的港督離任後,通常也有一些街道或建築物會以他們而命名,除了其中兩任港督:楊慕琦(1941–1947)和彭定康(1992–1997)。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