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绪,冥想与哲学 -- 一点思考
因为疫情的缘故,墨尔本全城戒严,《无家可归者的故事》系列暂时无法继续 -- 也无法知道,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他们如何生存下去。希望社会的安全网足够牢固,可以让他们不至从缝隙中跌落。这场疫情将人的生活空间压缩到四面墙壁,一开始时被迫与自己对视,只觉得自己面目可憎,周身不适,想要逃离...
負能量找上門
最近情緒波動多了,該如何

关于”心态调整“的一点碎碎念:情绪反复本身也是自我接纳的一部分
从最近的经历中认识到的最重要的事大概是:心态调整和自我接纳是一个长期过程,中间不可避免会经历反复受挫、对自己感到失望和厌弃。从今年开始,我明显感觉自己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状态都比之前好太多,能够掌控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也能够及时调节情绪,让自己不至于像以前那样频繁陷入burnout的状态,自己折磨自己。
傳說中的姑姑
我笑了一下:「我知道,因為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自由
Sadhguru:「有意識的回應是自由。」

價值觀
希望孩子從小學會的是「自己的價值觀」還是「身為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的價值觀」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是成長歷程中學習而來的,例如:「要乖、要聽話、應該要分享、不可以哭、不可以生氣、要順從、難過沒有用還不是要面對.....」諸如此類,可以舉非常多。

自我價值
真正的勇敢、無所畏懼,是面對未知能正視自己的情緒、梳理並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站穩腳步,昂然的面對或堅定的做出其他選擇。。

語意不明
明明是因為「結果」覺得「難過」,陳述時卻說「關係」。詞𢑥的選擇不是為了把話說的漂亮,而是釐清自己的狀態後完整的陳述。內在不穩定的狀態,不只會導致面對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狀態,同時也會造成自己不知道自己怎麼了,總是容易覺得很煩,總是容易覺得很阿雜。

「應該」說?!?!
很多時候會不小心自動導航進入:「應該要說什麼」的「觀點」。但如果忽略了一些東西,反而容易導致「內在矛盾」或「對外挫折」。

道歉
關係的糾結,往往就來自於無法辨識和不願意正視自己的狀態,無法真正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任。

道歉很難
之所以很多時候覺得「道歉很難」是因為:期待對方要原諒或要接受道歉。但這樣的道歉就含有目的性,就會變得沒那麼誠懇的感覺。

說謊?!?!
一直以來只抱持著孩子不是應該要長成什麼模樣,而是他本來是什麼模樣。

寒流
給孩子愛而不是要孩子急著改或學會什麼。

三明治課題
當對方來意不善,而你依舊選擇善良,只會變成是一種逃避,而非真正的良善。

有意識的自由
對於生活的互動細節,我們可以有意識到什麼樣的程度?

界線
但多數人對界限的誤解:我設立界線,就是自私、就是切斷關係。

拔牙初體驗
當彼此連結是完整的,愛才不會成為阻礙。

數位工具
新進人員的 iphone 和 macbook 都是我們主動提供給他的,且無任何限制。友人:「你不擔心他沈迷嗎?」

多生牙
聽見很多人在糾結某件事不如預期或對未知的焦慮,身邊人的道德勸說:「放下吧!不要想那麼多!」但,有用嗎?

彈性與選擇
初二晚上,新進人員問:「阿爸,我今天可以幾點睡?」新進人員正打著老闆不在的主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