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六四(2023)
用最浩瀚的笔告状。
未能到「大台」廣場,只好存「共識」記憶。
以前的說法: 「如果燭光沒點燃生活每一面,我們每年就只能在維園見。」 現在呢?「如果我們每年沒能在維園見,就只能燭光點燃生活每一面?」 尤其在這黑暗世代,未能到場或自由表達,點起一點光就是與眾人回憶相認。或許也是某個語境的「無大台」、「無廣場」,但是「有共識」的「記憶」吧?
內在創傷與成長教育-童年的記憶-大人的苦小孩不懂-小孩記恨的時間長度大人也不知道
這篇文章是響應一個偉大的媽媽 @珮妍媽媽🌱 以「內在創傷與成長教育」為標題發起的活動來書寫的 其實算是不怎麼想去回憶的過去,即便我已經諒解,但那仍然不是一個很有趣的記憶 記憶裡小時候家裡經濟不怎麼好,爸媽經營很多種類的生意,都沒有維持住,一開始是賣衣服,大腸香腸的攤販,國術...
意外骨折的阿嬤與脆麵
三合院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那裏有午後陽光和緩的稻程,曬得熱呼呼令人全身發癢的稻穗。田裡眾多結成串的蝌蚪,時常成為小孩把玩的對象。還有農具間裡堂哥找到的小白鼠,冬季時一窩擠著取暖的吱吱聲。這個空間有著阿公、阿嬤和堂哥,我只記得阿嬤晚年的模樣,瘦小的身軀與灰白的長髮。他時常利用傍晚天還亮著時洗頭,將頭髮擰乾後往頭上一盤,逕自燒柴熱水讓我洗澡。

佚失字畫裡的家庭記憶
「我不曾親眼見過牆上的壁畫,畫中寫著林則徐留下的十六字「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從這張照片的擺設中得以窺見1980年代台灣農村生活樣貌的切片,在那個父親還是二十歲的年紀。我將由家族出發探詢,迎來沒有開頭、沒有結尾,僅有喃喃自語的故事。」

普京的灰烬(Putin's Ashes)|俄乌战争一周年
原于2023年2月28日重刊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后被平台删除,此处仅发布新添加的按语。
Poem: April 1 is Walk to Work Day
才過去一年,人們已經忘了。其實忘記哪裡需要一年?一分鐘,七秒鐘,一轉眼,一低頭,膝蓋一軟,一剎那即是永恆的黑暗。

武肺的種種,不能被曲解和忘卻
當疫下的荒誕絕倫不再被提起,遭人淡忘,這些歷史,又會再次被煙沒在塵土裡,被正面的抗疫論述蓋過。

20230228 二二八紀念日
認真的把人當成人來看待。

在屋顶上种花的女人
以下文字写于北京,2020年7月9日
在学校食堂打菜的小哥
以下文字写于北京,2020年3月30日
留着就好好留着
以下文字写于北京,2020年12月13日
离开深圳的海边
以下文字写于北京, 2020年8月18日
从楼道来的嘟嘟声
以下文字写于北京, 2020年4月10日
漫畫《夢遊仙境》的小小人生多奇妙
小人吃一片洋芋片就很飽,心想大人怎麼做這麼多洋芋片,一輩子都吃不完。

和過往聯繫在一起的自由之路:讀《怒濤》中的二二八
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延續自過往的未來。

糟魚
糟魚。今天看著看著書,Louis突然想起了這道菜。一點原由都沒有,就像一陣雨那樣突然下來了。好久沒吃過了。他舔了舔嘴。於是打開google,看看找不找得到一點影子,也許運氣好能找到菜譜也不一定。都不是。Louis一個一個關上google搜索的頁面。
Nostalgia|楔子
盡管語言是蒼白的,我也希望能記錄下一些激起我 nostalgia 的事物和瞬間,並且追溯它們的由來。

我們的歌:五年級點唱機
「歌聲,是打開這每一樁記憶的鑰匙。」—宇文正 五年級的宇文正在《我們的歌》散文集,寫下成長中影響她最深刻的歌曲, 也訪談身邊同樣在民國五○年代出生、長大的「五年級生」, 那些烙印在心裡最深處,牢牢與回憶相繫相絆的曲目。書中有幾首歌,我知道,也會唱,學校音樂課學過的「青春舞曲」–...

鬖絔睩拾|一頭象的滿滿記憶
忘記與回想從來不是對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