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
6 人追踪
7 篇文章
Cedrik

淺談我理解的集體與群體

我想講講我自己關於集體和群體的思考. 作為群居動物, 人畢竟是很難離開族群生活的. 離群獨居者的故事為人所傳頌, 因其故事罕有、神秘. 但實際上, 永遠獨居的人可以說極少, 特別是現代分工愈發完善的工業社會里, 離開人類族群約等於告別人類數千年探索走出的道路, 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難以接受. 

blue_buru

以自己的方式發光

代表隊什麼的愛參加不參加沒人盡心出力哪裏成軍「不要問大家能為你做什麼,先問你能為大家做什麼」這種把人pua成只能按照「大家」的利益「好好發揮」的鬼話究竟是在為誰服務?你為了達成來歷不明、任人演繹的期許而犧牲的一切失去了又是誰來負責?輸打贏要 成王敗寇要不是真的很想要這個名銜這一隊...

Openbook閱讀誌

法國 · 現場》文學作為一種抵抗:房慧真與答悟得談《異鄉人—翻案調查》

第30屆台北國際書展明天啟動!今年主題國是法國,OB精選4篇與法國有關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本篇是卡繆《異鄉人》出版70餘年後,阿爾及利亞作家卡梅.答悟得創作鏡像作品、入圍2019年Openbook 好書獎的《異鄉人—翻案調查》出版,2019年應邀來台,與記者、作家房慧真一同對談。答悟得提到寫作本書初衷、出版後遇到法國、阿國的廣泛爭議批評,並與房慧真一同討論到文學要抵抗的對象,究竟是什麼?

Openbook閱讀誌

人物》角色在腦海裡敲打30年,窮盡一生的田野,捕捉不可言說之事:專訪顧玉玲《餘地》

顧玉玲:「時代會映照在人的身上,每個人所經歷的,都跟社會氛圍息息相關,且總是不免被餘震震到。只是當下未必知覺,要等時間拉長一點,才會看到整個時代在你身上的作用。」以報導文學聞名的顧玉玲,近日推出首部小說創作《餘地》,整本書像是一道道練習題,且是「記憶的練習」:關於台灣曾有過的傷痕、人與人的羈絆,乃至個體所能承受的痛楚。

讀立日

讀福樓拜《庸見詞典》(中):一顆顛覆權威、標準與集體共識的野心

上次我們講到“權力話語”和“權力結構”的轉變。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轉變,這是整個權力結構、權力話語(discourse)的轉變。話語(discourse)這個概念我們在尼采那一集裡講過,它是知識和權力達成的共謀力量,是無所不包的規定社會各項制度、組織、法律、道德等的權力話語。

早餐喝咖啡

底片攝影/一些台北捷運站的人

台北捷運就像是人類靈魂的集合場,每天如同海浪沖刷著。

瓶瓶安

受眾的選擇

有開放的心靈接受各種意見是一回事,是否容許不速之客在自己的地盤上爲所欲爲是另一回事。常見的抹黑伎倆之一,是直接到事主的領域裏造謠生事,再以其人心虛滅跡爲進一步抹黑的依據。法庭上我們還可以講疑點利益歸於被告,在這類事件上卻只能依靠群眾自身的判斷力。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