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叔去世十年後讀其回憶錄《大江東去》,感慨更深。
華叔全名司徒華,香港歷史必定要有的名字。我知道很多人,尤其年輕人不認同他作風和對付政權之法。沒辦法,華叔曾歷戰亂,對中國的感情與在太平盛世成長的香港人,有根本分歧,視角不同。過去十年,香港經歷幾次歷史轉折,仍在進行中,此時看華叔的回憶錄,除了感慨,就是唏噓。我只因工作和華叔見過數面,敬重他的人格和操守。
香港受困 藝術爆發
創作,往往因有所感。香港受高壓,香港人,尤其創作人,愈有想發洩的慾望。八、九十後的香港藝術家漸漸冒起,最開心是有本地收藏家購入其作品,支持他們。

七月一日不只是加拿大國慶日
對香港來說,這一天也是既該慶祝又想遺忘的日子。記錄一場小活動。

網媒的一盤數
《法庭線》和《庭刊》是後國安新香港最重要的網上新聞媒體,填補傳統傳媒的缺失,回應時代的需求;不能親身去法庭旁聽的人,能透過這兩個由記者創立、專報道法庭新聞的網媒,認識香港司法制度的運作。全球各地的中文人,趁公義完全消失前一齊目睹腐朽的過程,勿忘付費支持優秀的香港記者。
願榮光咖啡館:記住我們曾經許下的承諾
香港人支持黃店,當初想養成習慣,習慣地有選擇下盡量幫助和自己理念相同的人,但超看見堅持的人愈來愈少。「我不奢求一日三餐去黃店,一個禮拜有七日,兩日放假時揀一餐得啩?一個月一次得啩?三個月一次好無?」香港人的權力剩下消費能力,更要善用,支持同道。

【拾黃】西多,讓同路人看見彼此
2019年,選舉素人令香港人感覺前所未有的清新,九十後的前西貢區議員陳嘉琳是其中一人。 辭職後,她將原來的議員辦事處改為「西多」,做西貢居民的社區空間,部分居民曾每月捐助付店租,活出香港人的美麗。然而,離開香港的移民者大多是黃店支持者,她要用正職薪金補貼營運,怕無法支撐下去,明年年初租約滿,就是她決定是否忍痛結束「西多」的死線。

我的訪寫計劃——黃色經濟圈
「黃色經濟圈」構思曾申請「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計劃,落選了,但我深信這題目的價值。在大時代,焦點往往落在觸目的大人物,但我以為,普通人不應當作歷史巨浪的泡沫,歷史沒有記下他們的名字,不代表沒有他們的份兒,他們同時構建歷史,普通人不等如是平凡人。我只懂寫,就以字為刀,刻下他們在香港歷史的軌跡。

香港文化愛好者、社科人傷痛的2022年
六月底至七月初,尤其連受重創,短短三周內,四人去世:戲劇界的古天農、政治文化學者Suzanne Pepper、編劇導演羅啟銳和作家倪匡。去年數度撰文抒發哀思和不捨。
張婉婷導演:「普通得每人都有個歲月神偷。」
10年前,無法預示今天香港的轉變,今天也無從預估明年的今天。「就如石校長所說,每件事只是永恆中的一個片段;無論開心與否,想離開還是留下,大家隨心,由一個片段去到另一個片段,很多事都會改變。」無人是先知,未來只能一步一步走過去:「這樣很好呀,人生才不會悶,香港是個很exciting(刺激)的地方。」

此時看M+ Sigg藏品最適時
王晉的作品《中國夢》:「鳳袍象徵皇權,只有皇后才能穿上。但透明的材質令穿著者的身體暴露人前、一覽無遺。藝術家用這種反差,揶揄已過時落伍的權威體制。」!!!體制落伍,但仍存在,而且日見橫蠻獨裁專權。一九九七年的創作,在二零二二年看見,苦笑。轉變,往往令人有所感,有要抒發的衝動。展板有一句敲動了我心頭:「即使再微不足道的改變,也能影響我們的生活。」不要問有沒有用,做了再算,做得幾多得幾多,香港人加油。

再見英女皇 敬重事頭婆
英女皇以淡定爾雅的態度,確保國民覺得,不管時代如何,只要她在,國民就覺安心。對英女皇來說,「生命固定、有價值的節奏」(regular, worthy rhythm of life)最要緊。我最喜歡BBC的描述:「她致力成為國家的總安慰者(comforter-in-chief)。」💐

訪問阿Wing的翻騰
訪問 後 記

【隨筆·誰筆···】給予世界多一份愛與悲憫——讀伯蘭特•羅素《西方哲學史》有感而發
愛固然重要,但是悲憫同樣也不能缺少。陰陽的兩面,不能總誇贊一面,而去忽略另一面。

買喼移民
坊間和普通人生括緊扣,偵測到的脈搏往往較政府公佈的數據快而準。行李箱是民心安定指數,近年香港多了人買行李箱是因為移民,不是旅行。買行李箱是與屋企道別,是科技世代經歷的第一個大移民潮。

探索廢墟時,我看到隱藏的都市吶喊聲
這上半年間,每到城中廢墟探索,也能看到一個城市的躁動和暗湧。這些呼叫聲,在強調「由亂入治」的主旋律下不會被聽到或被看到,卻在自生自滅的廢墟中光明正大地呈現出來。

小市民的香港家書
記:昨天和朋友去了Nottingham一個公園,沒甚麼,就是一班人傻更更的玩了好久。我覺得好開心,想讓你看看我的傻佬相!

【《榮光》爭議:五點我們學到的東西】回到歌曲本身的價值和初心,沒有什麼紛爭解決不了
無論你是花生友、觀察者、周導,甚至是創作者本身,只要你是香港人,不妨再打開 Youtube,細味回其中的歌曲與歌詞,「在晚星 墜落 徬徨午夜/迷霧裡 最遠處吹來 號角聲/捍自由 來齊集這裡 來全力抗對/勇氣 智慧 也永不滅」,也許你會從爭議中找到當初的靈魂與答案。
匠人英移攻略:WhatsApp篇
兩個WhatsApp號碼,要兩部電話嗎?

看《時代革命》紀錄片 ~香港人出品
看到平時對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們,面對極權統治,願意站出來反抗的作為及遭遇,覺得敬佩又痛心

「大家要堅持,唔好咁容易放棄~」
「大家要堅持,唔好咁容易放棄~」~張家朗 • 香港男子花劍手 • 2020 東京奧運金牌得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