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
15 are following
18 articles
知秋

小眷村牛肉麵、剝皮辣椒雞麵太消魂好吃!

紅燒牛肉麵一端上桌,看到四大塊長方型厚厚牛腱肉,肯定店家用料真是豐富大方。牛肉燉煮得非常入味,牛腱筋軟嫩Q彈,牛腱肉軟糯不柴,紅燒湯頭喝起來有豆瓣香,還帶點微辣,很滿意。

知秋

張家麵館極具外省眷村風味

創店老闆娘是山東人,學上海菜廚藝,店裡的麵食、水餃、餅、小菜極具外省眷村風味。

想吃甜食的貓

照片分享#13_清水眷村文化園區

其實自己對這歷史沒有那麼有興趣,就只是被所謂的眷村、古厝所吸引,對於這邊所經歷過的一無所知。很多歷史景點沒有導遊的解說下,大家都只是像遊客一同合影而已。我也是這樣,再多的感覺就是:阿,曾經這裡也有人生活過。

Flora異想

爸媽吵架

小時候住在眷村,眷村的房子隔音並不好,有時說話大聲一點,鄰居可能就來關注。關注其實也算是一種關心左右鄰居的方式。當然還有一類鄰居就是看笑話或看熱鬧,這世上什麼人都有,一點也不覺得奇怪。那時外公、外婆和小舅、小舅媽住在我們家對面(跟人家租的),那天我爸媽吵架,住對門的外婆聽見了也來家裡勸架,但完全起不了作用。

Red

浩氣展虹霓,長嘯亦何爲。

長嘯為何?為的是名還是利。其實,就是心裡那個靜而已~

在移動之間的P某

重新發掘在地魅力 從台灣逍遙園案例思考文資保存

寫於2021年3月

射手媽咪婷婷

桃園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照片集)

桃園好好玩,有興趣歡迎來玩唷!

鴻雁東南西北飛

車站行腳(6):在浮洲,窺見鐵皮底下的文藝生機

每次搭乘火車,只要列車剛駛離板橋站,我就不自覺翻翻白眼,因為三分鐘後又要停靠浮洲站。再說,此處軌道差不多三層樓高,列車行經浮洲站時,會見到一整片的鐵片屋工廠的屋頂,毫無美感可言,更加深我對浮洲站的反感。然而,當我著手規劃行程,這才發現浮洲不只鐵皮工廠,還蘊涵著豐富的人文能量,而且仍在蓬勃發展中……

鴻雁東南西北飛

車站行腳(4):埔心,只剩下眷戀的眷村

在埔心眷村第二、三代的回憶中,提及附近有一條石門大圳,即使孩童溺斃事件頻傳,卻仍是他們童年時期的水上樂園。我們從金龍活動中心往車站方向走,在福德街右轉,順著治平高中的圍牆走,五分鐘便抵達這條大圳……

MiSa

回憶 客廳即工廠

17 停止喝水,冷香依然瀰漫室內,不輕意碰到枝條便蔌簌落下的針葉告訴我們,是歸土的時候。把樹上吊飾一一取下歸位盒內。玻璃球,麥桿星,小人偶,小蘋果,水晶球,水晶吊墜。每件飾品都有其故事,或他人贈予心意。購物看到手持桿麪杖廚師太可愛 非買不可 舅媽送的蘋果小園丁 阿姨送的水晶吊 流...

Sunline

終於無所事事的一個年假

我不是外省的哪一代,卻有很長的眷村記憶,特別是過年,總是想起家境不好的年節,期待著去大姨家,吃著大姨豪邁準備的年節零嘴,無拘無束地不受母親的制止,大姨和大姨丈會說:「要吃就去拿!」我便窩在眷村裡那間長長的屋子後平日害怕的陰暗廚房中,使勁地咬斷手中的牛肉乾和魷魚絲。

Twisterella

台劇 | 本省人看一把青

在Netflix追完《茶金》之後,也順便追了連俞涵的另一部戲《一把青》,一個描寫中華民國空軍對日抗戰之後到國共內戰到國民政府遷台後數十年的故事,改編自白先勇小說集《台北人》。完整有雷的心得可以看這裡 本劇參與演出的卡司蠻強大的,天心、楊謹華、連俞涵、溫貞菱、吳慷仁、楊一展、藍鈞天、鍾承翰...等。

MiSa

余音缭繞傳千載 雅俗共賞

武松打虎我不愛。但只要角兒丟水袖, 我眼都不眨: 行雲流水 婉轉優雅 至今難忘。

那朵薔薇

誰是外省人(一) | 記憶中的二村

我是他們口中的死外省人。

MiSa

難忘的味道 水煎包

媽媽的味道總喚醒快樂滿足的童年時光, 在挫折困難時靠著它來堅守我的心。主婦肩擔著文化傳承責任. 感恩有機會能把媽媽的味道傳下去

舒嫚

傍晚五點十五分

詩人作家夏夏父親中風腦部受損,記憶力逐漸退化。她的母親在父親出院半年後驟逝,最初父親在高雄鳳山老家獨居,夏夏覓得專人打掃送餐,兼有鄰里相互照看,日子倒也這麼過著。直到父親摔傷,送餐人員察覺有異,通知夏夏,她拜託親戚探視,見父親在床上胡言哀鳴,緊急送醫,她遂下定決心,將父親接到台北同住。

梁右典

鄧麗君形象

鄧麗君小姐至今仍是台灣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她的形象還在許多民眾心裡。換句話說,所謂「鄧麗君形象」指的是什麼呢?

Lily Chen

眷村裡的記憶

這是我從一本雜誌上剪貼下來的章節,這篇是設計師方序中在介紹自己家鄉眷村的一些記憶。我很喜歡這篇的排版和色調,因此把它剪貼下來欣賞,也當作蒐集資料。不知道喜愛創作的各位,都用什麼方式來記錄自己尚在萌芽階段的靈感呢?我會喜歡這篇特輯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用了許多「特寫的鏡頭」,感覺就好...

That's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