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書單與一些摘錄
今年快到尾端,盤點一下今年的讀物,因大多都是去圖書館借書的緣故,所以書單一目了然,默默算起來也讀了五十多本書,今年很喜歡看跟女權/女性、歷史相關的書,也把一些高中讀的經典文學又再次翻開,以下列出一部份。貓+早餐+書=完美個組合,但前提是貓不要吃書【和女性有關】可能因為房思琪、可能...

【書評】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主題曲:瓦力《瓦力唱片行》
在瓦力唱片行,我要說的,就是一個死人還魂的音樂紀事。

【書評】伸出援手的不是上帝,而是每個人心中的「內在原力」:愛瑞克《內在原力》
讀書,記得住的變成知識,記不住的變成氣質。

【書評】別傻了,真正的高手都不會這樣想:萬維鋼《高手決斷》
批判性思維,就是《中庸》說的「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書評】覺得生活沒有目標?因為你少了「複利思維」!王智遠《複利思維》
所謂複利思維,是指通過掌握底層規律,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指數」不斷反覆增強的思維模式。

【書評】聽過EQ、IQ,但你聽過SQ嗎?柯維《第8個習慣》
第八個習慣是人類靈魂的聲音——充滿希望和才智、靈魂變通的心聲、具有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無限潛力。

【書評】水的深處還有溫暖的光:班宇《冬泳》
我想,像是一場午後的散步,我往前走一走,再走一走,只要我們都在岸邊,總會再次遇見。

【書評】文字自帶旋律,每一段句子拼湊而成,都可以是最美妙的樂章:瓦力:《那一夜,莫札特的門有人在敲》
生命都是由那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填補時間的縫隙。

【書評】無處安放的靈魂,四處漂泊的路上:赫曼·赫塞 《流浪者之歌》
我想閱讀世界這本書,閱讀我自身存在這本書。

【書評】把「為什麼」當成你的工具:賽門·西奈克 《找到你的為什麼》
大聲說出你的願景,才有可能付諸行動。要是埋藏在心裡,永遠只會是憑空想像。

【書評】提出好問題,就能找到好解答:徐瑞廷 《BCG問題解決力》
你是否能成為一個敏銳的問題解決者,關鍵在於思考問題時的態度。

【書評】敢不敢來場在夜裡的科幻冒險:陳春成《夜晚的潛水艇》
藏東西,是我慣用的一種自我療法。

【書評】當好人真的好難,可以不要當了嗎?! 麥可·舒爾《編劇,我想當個好人!》
知識使人溫和,無知使人冷酷。

【書評】想不被事情安排,就得主動安排事情,現代人一定要學會的「系統思維」:萬維鋼《佛畏系統》
如果每一件事都是「對」的,而不是「你」的,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思呢?

要知道知識能支配生活
能舉辦一次有包容、多元化的書展,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是社會文化軟實力的一次展示,赤裸裸地展示。當人們有疑問卻沒辦法在這樣的展覽裡找到答案,或是反證,那可能就說明了這是一個知識黑洞

2022的经历以及2023的期望
今年计划书单项目较少,不过质量依然高,我感兴趣的书大都不错。去年看了很多罪案解说视频。在了解罪案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怀疑人证。在看过一桩受害者指认袭击者,致使无辜者入狱多年的案件后,我完全不认可人证了,转而认为,倘若在案件中,针对嫌疑人的证据没有强力物证,就不能将嫌疑人判为犯罪者。后来,我在看视频时发现了感兴趣的书,《目击者证词》。
【書評】不給予疼痛就是愛嗎?還是忍受痛苦才算是愛呢?金草葉《行星語書店》
這世界上肯定有那麼一群人,擁有他人難以理解的偏好與興趣。

【書評】這本書熱銷全台15刷,你還沒讀過嗎?劉潤《底層邏輯》
理解了關係和關係背後的規律,你不但能在複雜的系統中理解現在,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

能在未來到來之前被安慰一下嗎?-《最後安慰》
在科技的進步下,有一個問題顯得越來越迫切,就是人的”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能決定哪些東西可以去除,哪些東西可留下。最早爭執的是自然環境的保護,再來是文化生活,最後甚至可能是人自己本身,討論人的肢體、心智,要留下什麼,怎麼留下

話題》「我無法想像沒有書的世界」,遊戲鬼才小島秀夫愛逛書店,創作仰賴大量閱讀ft.創作的基因
日本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創作的基因 》最近在台灣發行繁體中文版,書中他與讀者分享對書的摯愛。自從他開創《潛龍蝶影系列》大獲成功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有件事情,他每天一定會做,那就是「逛書店」。Openbook編輯部特別為讀者整理出《創作的基因》書中,小島推薦的作品,讀完本書的同時,也歡迎確認自己的書架與小島秀夫的書架,是否有重疊的精彩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