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口述】“我所经历的劳务黑中介:层层克扣、暴力恐吓”
近年劳务中介如此泛滥的背景是什么?中介的利润从何而来?它和公司、工人的关系实质是什么?工人都遭受了劳务中介怎样的盘剥?又是如何反抗这层层压榨的?为此,我们访谈了几位工人和中介,并梳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这些问题。

强迫加班,无法无天|工劳小报 #19
2023年4月4日,“中国电科员工因清明节被强制加班而怒怼领导”的相关聊天记录在网络上流传。

矿难之后“寂静”无声|工劳小报 #18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其短篇小说《地火》中描绘了一种美好的愿景,即未来人们利用新科技“气化煤”来解放煤矿工人。然而,这种科技乌托邦的想象距离现实仍然很遥远。尽管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与煤矿有关的生产安全事故已经有了可观的下降,但新井煤矿坍塌说明国家在(不仅限于煤矿产业的)安全监管方面仍存在缺陷,对工人的健康和工伤保护也不足。

工劳搜索资料库上线|工劳小报 #17
工劳搜索资料库上线。

今年找工有多慌?|工劳小报 #16
据李女士介绍,她养老院里的护工80%以上都是45岁以上,大部分是来自陕甘宁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相对稳定。这一画像是北京护工的缩影,据2018年北京市护理工作者协会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护工学历在初中及以下的人数占40%-50%左右。

压力下的出租车司机|工劳小报 #14
对于全职写手而言,至少每日更新三千字,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一万字甚至是两万字,如果手速跟不上,通常会使用语音输入。在这个过程里,除去卡文梳理情节的时间,几乎是要不间断输入内容,对于更新量大的写手来说,“一天下来嗓子都要冒烟了。”

风雨中的草根团结:2022年六大工人维权行动盘点
我们希望这些劳动者的行动记录能够同ta们的困境和压迫一起被记住——工人并非甘受压迫,日常反抗如影随形。

被控制的移动:2022年封控政策下的劳动剥削与工人反抗(附全年劳动事件时间轴)
2022年底,国内持续了近三年的“清零”政策终于结束。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的这三年时间内,非人的防疫政策带来了无数痛苦与悲剧。这次政策的转向或许让被压迫的人得以暂时的喘息,然而“放开”却并不许诺着社会能够重回前疫情的所谓“正常社会”。“放开”所回归的移动自由,也并不意味着劳动者的身体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2022年十大劳动关键词:闭环、封条、清退、露宿、热射病、裁员、失业、停运、坠亡、火灾
2022年是危机的一年,同时也是基层劳动者继续被忽视、抛弃的一年……但,这一年也是许多劳动者串联反抗,不甘再做螺丝钉的一年。

从接管工厂到拿起斧头:克罗地亚工人激进抗争的演变史
仅仅在十年间,工人在90年代末拥有的无限可能就荡然无存了,那些恢复自我管理的概念和尚在手中的政治力量,如今变成了节选的新闻报道和不幸的犯罪记录。

“大流行”冲击劳动者|工劳小报 #13
“身边同事几乎都阳了。”这是三年来她觉得疫情最严重的时刻,防护等级却在降低。最开始他们还有防护服面屏鞋套,后来防护等级再次降低,只有隔离衣、帽子和口罩,现在隔离衣都没有了,N95也差点没发下来。

中国工人被遗忘在海外|工劳小报 #12
劳务中介和雇主透过信息不平等来欺骗与控制工人。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一名工人表示,他起初受丰厚的工资所吸引,经一所劳务中介来到了印尼。但真正到达工地时才发现当地的工作条件和承诺中的情形大为不同。

象牙塔暗处的后勤工人|工劳小报 #11
这几天一直在做志愿者的周珊在与滞留者们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大家不想回家的理由各异,有人因为手机和身份证在露宿的时候被偷了,坐不了火车;有人不想承担几百块甚至上千的隔离费用;有人没带够衣服,而老家的冬天太冷,如果回去就被隔离,不知如何是好。也有人因为老家村民不愿意让自己回去,怕他们带病毒回去影响老人和孩子……

企业爆雷 员工牺牲|工劳小报 #10
这种背景下,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姓名、关系,“隐姓埋名”进入一家新公司上班赚钱。只是走了之后,本该积累的人脉关系,却因为竞业而变得“避讳”——毕竟你不知道谁会“举报“你。张杰离职后,曾经给老板发过信息,只有一句话:老板,你叫什么呀?而那个微信,早就停止了更新朋友圈,也没有回复过他这句话。

高速上“大逃亡”、毛坯房内打地铺的富士康工人们 | 工劳小报 特刊
本期特刊,我们从富士康疫情下"大逃亡"出发,对这起事件进行跟踪。我们近日专门向几位还留在工厂内、以及选择逃离工厂的工友了解了ta们的亲身经历,并整理了富士康厂方和来自地方政府的回应。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疫情下的富士康工人。

郑州富士康疫情|工劳小报 #9
每个HR都会追问我过去一年做什么了,我曾说过家里有人生病了,需要我照顾,他们就问“现在身体完全没问题了吗”“那你不会再因为家庭原因轻易辞职吗?”我还说过去亲戚公司帮忙了,对方说“有亲戚有公司,你是不是会很轻易辞职再继续回去干?”问得我哑口无言。

老年人在/再就业|工劳小报 #8
运营常常要处理各种紧急情况,这类情况在假期出现的概率更高。“有一次春节放假,我在电影院看电影,中途拿出手机,本来只是想看一下时间,结果正好看到群里有人在发广告,这一下导致我后面电影都没看好,忙着清人了,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我们的群就变成广告群了。”还有一次,夏夏在外面旅游,凌晨1点回到酒店打开工作机,发现有100多个好友申请,疲惫的她强忍睡意,花了半个小时才全部通过。

服务业女性劳动者|工劳小报 #7
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在加入外卖行业。谢昌华观察到这样的变化,他2017年在老家河南跑外卖的时候,听障骑手只有零星几个,到现在单平台上注册的听障骑手达到了几千人。去年郑州大水,一些商家受影响停业,单量下降了很多,他跟着老乡,从郑州来到了杭州,还是做骑手。“我们这样没有一技之长的听障人可选择的行业范围少,没办法。”一位听障骑手这样感叹。

货车司机陷在路上|工劳小报 #6
没干几天活,说是疫情原因,材料没有到,又只好停工。爸爸说:“现在这点工程,干的人多,价格太低了,干不到什么钱。但是你不干,还是会有其他人干。”妈妈说:“现在能保得住眼前的生活就不错了,能让大家吃上饭,不亏本就行了。”后来一天早上,C 城检测出来一例阳性。

川渝限电又高温|工劳小报 #5
本期小报收录栏目包括工人动态、深度与评论、调查与报告、资源推荐、法律与维权、图片故事和劳动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