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加旅程 (一)|序
本來想「輕輕的我走了」,但最近正在閱讀前香港總督彭定康的《香港日記》,所以想學他一樣為自己留下某種痕跡,讓日後的自己可以如《糖果屋》童話故事中,一邊走一邊沿路佈置小石頭,在迷路之時可以有點點的回憶回家。

歐遊心影錄 ‧ 波羅的海篇 「十七」 立陶宛 維爾紐斯
沒有預計,波羅的海三國的首都中,維爾紐斯(Vilnius)最美麗。

歐遊心影錄 ‧ 波羅的海篇 「十六」 立陶宛 十字架山
離開拉脫維亞,剛過立陶宛邊境,在這處偏鄉地區有一處朝聖地。在車站等待開往朝聖地的公車,只有我和另一位亞裔少女。原來她是日本人,美雪曾在上海生活所以會說國語,聊起中國的經歷,不經不覺公車就停在了一處公路邊。我們沿指示走了約五分鐘,一個個十字架立在眼前,這是世界文化遺產十字架山。

【香港紀實攝影之九】留給香港人的黑白菲林 回歸前後的街頭面孔
香港攝影師謝至德近年在台灣駕著改裝的汽車到處露營,看得人心生羨慕。沒記錯的話,筆者曾訪問過他三次,說來慚愧,好像每次都沒有很深入地對談,最近在整理【香港紀實攝影】系列,想起了他在1990年代拍攝的《香港面孔》。

風水輪流轉
當最後一位泛民都俾人DQ埋,下一個俾政府開刀嘅又會係邊個呢?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多遠?
「他可能是一個罪人,但他是一個壞人嗎?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一直去問這個問題才是重要。

一個香港人的政治啟蒙
但我的政治啟蒙,並不是某一件事件,而是個漫長的過程,剛好對照香港這十多年來的歷史。
2023香港---赤化跡象己見。
市面上: 先從維多利亞港海旁兩邊的商業大廈外牆巨幕廣告講起。從以前外資公司創意多變且引人注目的有趣廣告,演變成以紅色為主題,紅色大字宣傳祖國揚威國際的所謂知名品牌。當然少不了旺角,尖沙嘴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市區橫街大巷。從前,行人頭頂上七彩的霓虹招牌,具有店鋪特色的民營公司企業,掛飾招牌等。

每個人都面對著一場戰爭,一場與自己的戰爭:《社交恐懼症:不孤單生存指南》上
很想對所有社恐的人說:「有我的陪伴,你再也不孤單」

可悲的香港
所謂的雞蛋碰石頭,這不是一種勇敢,只是愚蠢,也不值得讚揚,因為結局是什麼?大家都看到了,人為了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就要懂得保留實力,以及如何做人與人相處。

社運後,疫情後,新香港社會架構重組與塑造之我見。
2020年頭。疫情燃燒的很徹底,數百萬求生的武漢人民逃離已變成煉獄的家鄉。眨眼間,全球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國相繼封關封國。疫情於英國蔓延期間,首相約翰遜提出前衛且驚人聽聞的與病毒共存政策。以群體免疫為論調,再逐步放鬆強檢隔離與社交距離等政策。

歐遊心影錄 ‧ 波羅的海篇 「十五」拉脫維亞 里加
肥貓離開塔林,天色漸變灰。來到拉脫維亞首都里加,在城中馬上發現一間很有親切感的店 - Drogas,它就是香港的屈臣氏,招牌顏色亦一模一樣,走進店內看看,這裡物價比塔林便宜。可能李嘉誠也看重里加自中世紀便是貿易中心,當時由維京人發展起來,後來也入漢薩同盟,作為德國和俄國之間的貿易路線。

挑戰 AI的立場
為了參加這次活動「今天我跟AI聊了什麼」,我試試挑戰AI,看看它對科技的立場,我從懷疑科技破壞了很多人的生活開始。

歐遊心影錄 ‧ 西伯利亞鐵路篇 「十二」 俄羅斯 聖彼得堡遊兩宮
聖彼得堡的文化和建築,也和地理上一樣,莫斯科更接近歐洲。這裡是俄國通往歐洲的門戶,市民也比莫斯科的熱情,比較會微笑,也願意講英文。

歐遊心影錄 ‧ 西伯利亞鐵路篇 「十一」 俄羅斯 莫斯科與鐵幕小偷
莫斯科外表與歐洲城市無異,卻有一種冰冷,不是天氣,是整個城市的氛圍。在背包客棧放下行李,特別把貴重物品鎖好後才出門到伊茲麥洛夫藝術市集,之後再到紅場。在莫斯科行走,一定會坐裝飾華麗的地鐵,地鐵都非常深入地底,應該也是與北京地鐵一樣,作為核戰時的防空洞吧。

如果地球上有另一個你,你會跟你說什麼?
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但是,當生活的所有事情都失了序,心情可以怎樣處理?

歐遊心影錄 ‧ 西伯利亞鐵路篇 「八」 俄羅斯 貝加爾湖
漢代,這裡曾稱為「北海」,隋唐叫「小海」,蒙古語為「達賴諾爾」,即是「海一樣的湖」,貝加爾湖真的像海,也和海一樣美。

問吓黎先生
香港人唔係好鍾意返工咩?

歐遊心影錄 ‧ 西伯利亞鐵路篇 「七」 俄羅斯 西伯利亞之夜
凌晨夜車,人比我來烏蘭巴托時更少了。這次坐的是兩人小房間臥鋪,車上有免費的熱水,我也準備了泡麵來應付24小時的行程。清晨時份,差不多抵達蒙古最北邊界,火車員工把護照收走,就是慢長的等待。等了三個小時,還來了護照,火車終於又再啟程,看到窗外邊境兩國有趣的畫面。

回了香港一星期,感覺不再是我的地方了。
唐代崔護《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