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記:病態著
一篇後記

他人所期待的模樣
當自己變「正常」之後,是不是就不被允許再一次變得「不正常」了?
娘媽 嘉言錄
重來
九年零三個月
九年零三個月,九年,三個月。原來我們的認識已來到第十個年頭,又熟悉又陌生。剛認識的時候,你身上最吸引我的就是那雙淺褐色的眼眸。它雖清澈卻深不見底,透露著莫名的哀傷,不像是這個年紀該有的冰冷感,是還沒見過世面的我無法理解的眼神。下課的鈴聲響起,你遊走在人群中,我看向你的方向,是時針指到10點的位置,清晰明瞭。
海嘯|迎面而來
復發

不是幻想的極樂
心中的自我是一體兩面,鋒利的刀口向外,刀口是自我,只會斬斷缺乏縫合能力,是自我製造許多心中的問題,卻又不解心中的問題,太過自我帶來心的迷失,問題在於慾望,慾望得不到滿足,自我無法平衡下壓力產生。

吃炸物,增加焦慮症和憂鬱症風險
A.吃炸薯條🍟的風險 與不吃油炸食品的人相比,經常吃油炸食品的人,尤其是像「炸薯條」🍟這樣的油炸物,研究人員發現: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21097120 1. 焦慮症風險,增加了12% 2.

日青筆記/致你的溫柔
你是否也曾經經歷過那種感覺? 感到這個社會是如此的冷漠和無情,也讓我們也開始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自己?我們可能會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感到沮喪和失望,甚至責備自己,讓自己感到更加疲憊和孤單。

【精神科病房日誌】Day4 壞掉的東西
這篇很斷續錯亂,但我必須說它是目前組裝最好的不成形樣態了,老實說我忘記很多對話,這些讓我痛苦,我不想只記得壞的,我要記得那些傾聽。我要記得還是有人會善待你。我要記得還有愛和溫暖。

娘媽 嘉言錄
說出來

從那時起,我開始可以喜歡自己一點點(下)
曾經重新出生的我死去了,然後又出生了。……我開始會在每天冥想的時候謝謝我身體的每個部分,謝謝它們這麼辛苦、陪伴著我、愛我,為我傾盡一切。然後很快地,我就沒辦法再討厭我自己了,因為我就是我所感謝與深愛的身體的每一個部分所組成的呀。

從那時起,我開始可以喜歡自己一點點(上)
我在我大腦裡內建了一整個過年時會遇到的那種不討喜親友團,自己對自己發起批評與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配得到許多好東西、自己踐踏自己渴望得到善意回應的心靈……然而現在我知道,少了從前的任何一刻,我都不會是現在的我自己。

中年無業___總說要放棄,卻無法放棄那些傷害我的
因為用心,因為在意,因為努力,因為期待,所以一直在失敗,一直再被傷害。

【電影】《日麗》:無聲勝有聲的緬懷
《日麗》是一部相當生活化的電影,它沒有明確的敘事脈絡,也沒有戲劇性的轉折或發展,但在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的編排之下,電影的私密性與憂傷情緒,深刻地纏繞著觀影後的感受,因為那些來不及挽回的,還有共同經歷的,都喚醒了我們心中隱隱刺痛那塊遺憾,悄然無聲。

中年無業___拒絕了一個工作
到現在我上一份在南部的打工還是給我很多傷害,有些只是因為看清了人情冷暖,有些不是其他人的錯,是我的自卑感作祟。我一直努力,就像巴夫洛夫的狗被鈴聲制約,我乞求不會得到的狗食(也可以說我被PUA??),而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種感覺。

我喜歡的人有憂鬱症
不知何時,才有機會跟你說出這段話
我站在雨中
想你

中年無業___那個需要被抹去的青春
我曾經收到那麼多朋友送的賀卡,在書局精挑細選卡片跟炫麗的水性筆,時而偷一兩張小貼紙,那個情狀還那麼歷歷在目。我曾經有那麼多朋友一起擠在最時髦的拍貼機照相,如今身邊卻一個可以對他安心哭泣的人都沒有。

落日之後,破曉之前
去醫院探望爸的時候,總是哀傷的。世界上最強烈的無能為力感之一,就是看著親人獨自經歷他自身的苦難或傷痛吧!在一旁看著,同時清醒地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什麼,也沒有權利移動什麼,僅僅只是觀看。近距離觀看一位病人親屬,走在生命衰退的歷程上,承受著苦楚。

【精神科病房日誌】Day 3 憤怒
「幹…」模糊的髒話,我摀著眼哭了;一旁的大家抱住我,說道”沒事沒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