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世今生系列3: 前世的死亡經歷
細佬出世不久便有濕疹,有一陣子特別嚴重,癢得很厲害。每逢他抓癢我便會抓狂,我會馬上撲過去阻止他,會罵他甚至打他,務求讓他不要再抓損自己。但我內心十分痛苦,濕疹並不是細佬的錯,但他卻因為濕疹而被打罵,實在是很無辜。無奈我卻控制不到,每當細佬一抓,我便會盛怒起來。

買雪糕記
一天5歲的細佬說想吃雪糕,但家裏的已吃完了。我快速來了個人生交叉點:去買還是不去買?1. 我擔心他吃冰品會生病 → 這是我自己的焦慮,我自己去處理, 不轉駕到孩子身上2. 如即時滿足他,家人會說我寵壞他 → 這是家人不了解兒童發展需要的誤會, 近代研究已發現,兒時越被滿足,長大後心理越健康3.

《🌠星空下的孩子.一》
第一篇在SpaceDao發佈的文章
✨《星空下的孩子》頻道開通了✨
5/5/2023「星空下的孩子」育兒分享頻道正式在SpaceDao開通了!感謝大家支持!感謝Shift協助!感謝佛系媽媽伙伴加入!Sogni的美圖!

浪費食物的反思
自小家裏便教我要「有衣食」,不可浪費食物,要把碗中的飯都吃乾淨。家裏還說,非洲很多人都沒東西吃,我們如果把食物丟掉,實在是太過份了,不懂珍惜的人會折福,將來會沒飯吃。由於家裏強烈的品德教育,我從小便養成了不浪費的習慣。我們全家都胃口小,外出吃飯會少叫一個餐,大家分來吃,以免吃不下;又或者把吃剩的打包帶走。

我的教養下一站 (下)
上次分享我的教養歷程,經歷了「逃避」、「操控」和「懷疑/內疚」三個階段(連結)。然後我來到我現在的階段 #竭力保護 當我在「懷疑/內疚」中陷入深深的無力感時,我遇上了我的心靈導師/生命響導 Winston。透過內在小孩療癒,Winston 幫我重新學習接納自己,學習愛。

我的教養下一站(上)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幾個育兒階段,可能你會從中找到共鳴。我經歷過的階段有:「逃避」、「操控」、「懷疑/內疚」和「竭力保護」。其實這些狀態是交替甚至同時出現的,但每個時期裏,總有一個主題狀態。#逃避我一開始有抑鬱狀況時是逃避的。那時我每天下班都很怕回家,會站在門口不想進屋,也很想放棄一切,到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

歌詞感悟: 陳奕迅《大個女》
陳奕迅的《大個女》是林夕的詞,是唱給還未懂說話的女兒的歌。然而內容並非期望女兒將來要如何,反而是告訴女兒,她將來如何也可以。這份無條件接納的愛,令我很動容。尤其是以下幾句「時光會逼你這副萬金之軀 競逐世上各樣乜乜之最 你若決定要做最尾一名絕對允許」 聽著這幾句,就回想起小學時被大人逼著讀書。

不要講粗口
我們要的並不是默守成規的避免粗口,而是要基於同感心的不希望其他人難受,這才是品德真正的意義。

買多部Tablet
家姐小一時因為要網課,我們便給她買了一部tablet。後來細佬也要網課,便給他也買了一部。怎料家姐看見細佬有部新tablet,也嚷著要一部新的。我問:「為甚麼你想要買呢?你已經有了啊。」家姐:「我要一部新的。」我問:「舊的有甚麼做不到嗎?」家姐:「沒有,我就是要新的。

你對孩子的要求,就是你內心的恐懼
個人感覺這文章說出了我正在與珮妍實踐的「善養」背後的真實原因。

100元的選擇
細佬3歲時,我每晚都會用手機APP播搖籃曲哄他睡,有時他會要求自己選搖籃曲,我就會把手機給他自己選。一晚他又在用我的手機選搖籃曲,怎料他手快亂按,按了「移除廣告」的選項,就花了100元。我發現後馬上一秒撻著,大怒狂罵細佬,細佬馬上爆喊,哭著求我原諒。

「盡力」和「親力親為」把我推向了產後抑鬱的邊緣
當我生了兩個小孩後,我發現我無法獨力照顧兩名孩子,我必須依靠別人。疲倦、壓力、焦慮加上內疚,我終於都出現抑鬱情況了。

看著弟弟手臂的指甲痕,我差點就責怪女兒了...
我興沖沖的走向家姐。在要質問時,我突然想起善養的信任。

我希望有個溫暖的家
我希望有一個溫暖的家,當我做了大人不喜歡的事時,家人不會厭惡的嫌棄冷落我,不會要我哭著道歉很久才原諒我,不會說我道歉也沒用,不會說不再相信我了;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從一隻匙羹看到教養的進步
今天女兒在家中一邊吃豆腐花,一邊跟弟弟打鬧,最終啪的一聲,豆腐花的匙羹掉到地上了。那一刻我十分生氣,頓了一秒後,語氣嚴厲的說:「馬上把匙羹拾起來,唔該!」幸好因為我一直在行輔助教養,令女兒明白別人的情緒不等於自己的過失,所以她仍然可以平靜地問我拾起匙羹要如何,我就著她把匙羹拿給工人,然後拿另一隻匙羹來繼續吃豆腐花。

充滿挑戰的安全堡壘
我們無法代替孩子解決問題,正如無法代他們經歷人生,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擔任孩子家庭以外的一個安全堡壘,尊重支持和接納。

忿怒, 其實你一點也沒有錯啊!
內在小孩問我: 「難道我不應該生氣嗎?」我答:「應該」這一句一出來,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缺堤般大哭起來... 而神奇地,這次找內在小孩後,我手背的嚴重濕疹在兩天內幾乎全好了!

孩子沒有問題
若孩子十分專注於某個領域,家長就會擔心他涉獵不夠廣闊; 若孩子喜歡接觸許多不同領域,每個領域都稍稍涉獵,家長就會擔心他不夠專注,三分鐘熱度。若孩子熱愛的領域是家長期望和認可的,家長就說孩子堅持; 若孩子熱愛的領域不是家長期望和認可的,家長就會說他沉迷。
輔助教養如何讓孩子不再打人
打人只是結果,一般社會化的奬罰是只是往結果著手,如果我們只往結果著手,沒處理原因,當然是不會有效了!而輔助模式教養就是從原因著手,讓孩子沒有了打人的動機,而不是在吃力地壓抑著打人的衝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