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
8 人追踪
11 篇文章
香港紀事

抑鬱聾人跳樓亡死因研訊 家屬指院方溝通失誤 如何才是合適的精神健康傳譯?

58歲、患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的鍾志強,2020 年 4 月入住葵涌醫院,留院 15 日後出院,翌日跳樓身亡。死因研訊揭露,主診醫生在死者住院期間,未有安排手語傳譯員,與對方以紙筆及身體語言溝通。關注聾人精神健康的臨床心理學家李昭明,及手語譯者馮曉雯認為,陪審團未有提出相關建議,或許反映大眾不理解聾人議題,忽視了聾人應診時的溝通需要。

香港紀事

抑鬱聾人出院翌日跳樓亡 死因研訊留下疑問與傷痛 家屬:希望真係有天堂

58 歲、患抑鬱的聾人鍾志強,2020 年 4 月 21 日留院葵涌醫院 15 日,出院 16 小時後墮樓身亡。2023 年 7 月,死因庭召開研訊,塵封的醫療記錄被翻上檯面,庭上揭示自殺風險評估表出錯、死者住院未獲安排手語傳譯員、只用紙筆溝通,再一次勾起 Eva 與姑姐 Candy 的傷痛。在法庭外,鍾志強不叫作「死者」,他是 Candy 的哥哥,是 Eva 的父親。

结绳志TyingKnots

170 | 沙漠之网:内盖夫-阿拉伯贝都因人中的残障、性别与聋人情谊

统计数据显示,内盖夫一些社区的先天性失聪出现率高达千分之三十,这使得传统贝都因宗族网络中,听人与聋人成员发展出了小范围内流通的手语系统。基希自1995年开始的贝都因手语研究,向世界展现了村庄手语在形成听聋混合社群中带来的凝聚力。

Hank

(電影觀賞心得)無聲

首先這部片是真實故事所改編,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所爆發的性侵案件,原以為只是個案,沒想到整所學校都已經腐敗了......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如煙一般的聾啞畫家:岡藤園〈雨後的日月潭〉

這週日是國際聾人節。臺灣美術史上不乏聾人藝術家的身影,像是臺灣現代藝術發展先驅之一的版畫家陳庭詩 就屬其中最為知名的人物。在這邊要介紹的是一位短暫來臺旅遊的日本籍聾人畫家岡藤園,他在臺灣留下的足跡不多,我們只能透過散落各處的史料,拼湊出他朦朧而優雅的身姿。

人一個夢工場

《心之旋律》:家庭是支柱也是牽絆

非常好!

觀影囈語

【電影】《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最深沉的愛與陪伴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不是什麼驚天之作,它的人物魅力有限,故事說起來也平平無奇,但北野武以深厚的影像力量,深刻描繪純粹的陪伴與愛戀。或許,當你日後走到海邊,卻發現腦海裡竟響起久石讓的配樂,並且開始不自覺地尋覓茂與貴子的身影時,就會突然感動於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吧?

樂婷

【我的聾孩兒3】美女教師一口流利廣東話 原來係童年噩夢

有人相信,手語是聾童不可缺少的語言; 亦有人指,口語才令他們真正融入社會。為了融入大眾,聾童付出了整個童年。「我記得由早到晚都練習,要發音正確才可以開電視。」天生深度聽障的劉曉彤Toby經歷過口語和手語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主流學校讀唇、被同學笑「黐脷筋」,童年盡是自卑孤獨;直至成為手語雙語中學的老師,看著聾童和健聽同學打成一片,她體會真正的共融教育不是聾童單方面學口語,而是全校亦嘗試接觸手語。

樂婷

【我的聾孩兒2】 黃金時間盡用小孩聽力 母辭職陪子練發

坊間有一種說法──聾不是啞,聾人都可以像正常人般說話。「這裡重視純口語說話,在我們中心畢業的小朋友都不懂手語。」宣美語言及聽覺訓練中心總幹事龐劉湘文女士說。聽不到,如何學說話?「就用他最困難的方法,用聽覺開始。」龐校長認為聽力可以靠不斷鍛鍊而改善,聾人並不需要學手語。到底,奪走行動不便人士的拐杖,他是否就能學會走路?聾童學懂說話後,就代表成功融入健聽的世界嗎?

樂婷

【我的聾孩兒1】四歲開腦 聾校拒收被逼聽書 媽媽論盡育兒荒謬事

生為聾人,童年的光陰註定比一般人少:接受聽力檢查、配帶助聽器、一次又一次的開腦手術、言語治療……幸運的,可以恢復部分聽力,過著普通小朋友的童年;否則,你註定要拼命學讀唇和「聽書」,在融合教育下掙扎求存。「是否聾人就要低學歷?是否聾人就不可以得到平等的待遇?究竟我們這班家長可以做甚麼?」三位聾人媽媽問。

Zhen

明晴學園的寂樂青春:你願意吞下「啓聰藥丸」嗎?

看完關於唯一以日本手語教學的聾人學校「明晴學園」的紀錄片,無章地寫寫感想。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