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實驗:從零開始的FF世界?
「為何哲學會淪為很多人眼中的低等學問?」還記得之前有室友在樹洞問過這條問題嗎?豬文在回答時曾經討論到哲學是否不過是「吹水」,並且提到哲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時令人難以理解,例如思想實驗。我想在這裡淺談一下究竟什麼是思想實驗。

哲學樹洞:演化論與道德真理(二之二)
現代的演化論(以及演化心理學)已經提供充足的解釋,說明我們為何會持有某些道德信念。

哲學樹洞:演化論與道德真理(二之一)
達爾文問:如果道德的出現已經能用演化論去解釋,那麼還有道德真理可言嗎?

再談私隱權:比起個人資料,展現自我的自由才重要
試設想政府宣佈下個月開始無差別地監聽和記錄所有人的電話通訊及社交媒體訊息。即使大家有充分時間適應和準備,這種措施依然會嚴重侵害我們的私隱權。在現今社會,電話及社交媒體是我們控制與他人關係的關鍵途徑,失去這些可作私密互動的環境,就會令我們難以維持親密關係,嚴重削弱決定如何展現自我的能力。情況就正如本文起首思想實驗中赤裸裸的世界一樣。

談談私隱:私隱大家都很在意,但真有這種權利嗎?
在甚麼條件下才容許犧牲個人私隱以成就其他價值?要衡量私隱與國家安全孰重孰輕,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個根本問題:甚麼是私隱權?

自欺
人總有些時候會認為自己比一般人較為英俊、聰明或者能幹。這或可使我們有多一些自信與人競爭,不致在演化裡自我淘汰,但亦可使人犯錯。一方面,它可以使我們遠離真相,作一些錯誤決定。

言論自由與包容的限度
自由與包容,都在現代社會十分重要,但這些價值的界線卻不易說清楚。近日香港也出現了相關的爭議,有人把自己的主張高掛,有人把別人的意見撕下。

自衛倫理(下):「我」的命,價更高?
道德本來就是一個限制,限制我們不能為了自身的利益為所欲為。追求利益本來沒有問題,但我們不應該因而損害他人。即使是面對上面這種生命威脅,損人利己依然違反道德。

自衛倫理學(中):無故威脅到他人就應被殺嗎?
Otsuka 論證了無辜威脅與旁觀者有相同的道德地位,因此我們即使遇險也完全不可以殺死他們自保。在學界的討論中,大多都會認為 Thomson 「躺着也侵權」的觀點有問題,但就未必會同意 Otuska 將無辜威脅等同旁觀者的做法。至止,對於應如何理解自衛及可否殺死無辜威脅的問題,已分為兩大陣營:Thomson 的「權利捨棄理論」認為可以殺死無辜威脅,但 Otuska 的「道德責任理論」就認為不可以。

自衛倫理學(上):為了自保可殺死無辜的人嗎?
平時即使是十惡不赦的罪犯,我們也不能隨意奪去他的生命,那為何自衛時我們就有權殺死其他人來自保呢?更進一步的問題是,假如威脅到我們生命的人本身也是無辜的,那我們還可以殺死他自衛嗎?本系列的文章將會與大家討論現代自衛倫理學中探討的核心問題——「無辜的威脅」(Innocent Threat)。

我可以墮胎嗎?(二):不可以,因胚胎可能變成人?
如果胎兒不是人,則墮胎不是謀殺,我們便不能以「墮胎是謀殺」為理由而反對墮胎。不過,就算胎兒不是人,我們有沒有其他理由反對墮胎?

我可以(叫她)墮胎嗎?(一)
胎兒真的算得上是生命嗎?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嗎? ▏相對主義的廢話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XX沒有好壞之分」類似這樣的句子,有時會看到別人回應時加上這樣一句,通常這種時候我也只會表示「是的」、「沒錯」、「我同意」,只是有需要提出來強調這點嗎?

《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一場幾近成功的追尋,是否會走向失控?
推薦這本《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帶你一探AI的崛起之路,思索「它」的可能與危險。

關於間接結果優先的道德
古希臘廢話式辯證法討論一種特殊情況下的道德,作為後康德主義語境下「個人道德」的前提。認為對現實經驗的直覺判斷即是「邏輯」的人可千萬不要點進來,我們的認知是絕對無法相容的。
效用主義之不現實性
要想在現實中應用效用主義,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社會福利函數的具體形式是確定的;(2)不同行為情況下個體效用函數取值相對大小是可確定的;(3)社會福利函數的最大值是存在且可取到的。然而,在現實中,這三個條件都無法滿足。因此,嚴格意義上效用主義不具有現實性。
沃尔德伦:温柔的哲学伟人
杰里米·沃尔德伦悼念约瑟夫·拉兹:为什么约瑟夫·拉兹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
講座預告 · 戰爭倫理學的可能性與基本範疇
東八區三月五日晚八點,曹欽博士關於戰爭倫理學的分析

動物該被視為財產嗎
這篇主要是介紹Gary L. Francione主張的道德精神分裂症(moral schizophrenia)。當我們主張動物應有一些權利時,似乎也難以反駁說動物被視為人類財產的事實。

月光下的我們
這部短篇小說是在2016年寫的,主要是探討消費文化衍生的社會倫理問題,劇情的脈絡雖然是建立在2016年對智慧型手機與生技產業的看法,不過在調整文字和修改的過程中,卻發現這些問題依然是值得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