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香港---赤化跡象己見。
市面上: 先從維多利亞港海旁兩邊的商業大廈外牆巨幕廣告講起。從以前外資公司創意多變且引人注目的有趣廣告,演變成以紅色為主題,紅色大字宣傳祖國揚威國際的所謂知名品牌。當然少不了旺角,尖沙嘴等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市區橫街大巷。從前,行人頭頂上七彩的霓虹招牌,具有店鋪特色的民營公司企業,掛飾招牌等。

人類最好的寵物朋友---是人類。
「人類永遠是人類的好朋友」這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這句話相當矛盾,假如將本體「人類」改成其他動物。例如:猩猩永遠是猩猩的好朋友。這樣說,你會發現到問題嗎?

社運後,疫情後,新香港社會架構重組與塑造之我見。
2020年頭。疫情燃燒的很徹底,數百萬求生的武漢人民逃離已變成煉獄的家鄉。眨眼間,全球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國相繼封關封國。疫情於英國蔓延期間,首相約翰遜提出前衛且驚人聽聞的與病毒共存政策。以群體免疫為論調,再逐步放鬆強檢隔離與社交距離等政策。

公映前 記錄心情
8月1號晚明星首映禮終於完成,我第三部電影《緣路山旮旯》8月4號就會正式上畫。

情人節晚出 NG
我最希望當然是香港能夠恢復正常,如果你明白我在說甚麼,電影事小。結果我寫了一篇文章,跟之前不小心被自己刪除那篇,完全不一樣,我喜歡這一篇多一點。

2022年1月「新香港」40大荒謬新聞回顧
2022年1月「新香港」40大荒謬新聞回顧
只是記錄|太古橋
這是一場記憶與遺忘的比賽

民女,你最近好嗎?
民女(於中大民主女神像的簡稱),你最近好嗎?中大開學已有一星期多, 每次經過校門看到以前擺放你的地方已經變得面目全非。廣場上不只沒有了你的身形,連原來你站立的舞台的地上痕跡也被洗刷乾淨,換上在學術自由之地不應存在的看更(抱歉,他們連“保安”也不是)的休息室,監督及登記每個進入校園的學生及外來人士。

只是記錄|倉鼠格殺令
如何對待弱小,是一個文明的標誌

何謂香港發展黃金窗口
香港發展黃金窗口即是…原本人來人往的彌敦道在晚上8:00開始水靜河飛, 只剩下排隊買飯的人...

介紹 | 自由亞洲電臺(RFA)
在這兩年,香港的媒體一個又一個消失,先是蘋果日報,接著是立場新聞,到目前為止是眾新聞。現存的新聞機構及對中國不利的消息也必會被和諧。將來不知道香港會不會封網或何時封網,阻止消息自由流通。所以除了要準備VPN,還可以留意有一些外國新聞機構,例如:自由亞洲電臺(RFA),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 及 德國之聲(DW)。

只是記錄|眾新聞
想不到來得這麼快...... 連《眾新聞》也沒有了。以後香港只剩下一種聲音,一種報導。 願每位記者朋友在未來找到新方向,在亂流下平安!

【再見,立場】|2021年的最後回憶
立場新聞一夜化作灰燼,無謂再悲傷春秋,再多憤怒和傷心,只會把大家拉進更深的深淵。反而,我想用文字紀錄一下收到消息後,我做了什麼。

《立場新聞》創刊辭
不用拍了... 不知何時這份創刊辭在其他網頁上也會被刪除。希望借助“去中心化”的力量,留下記錄。

只是記錄|立場新聞
早上清晨在床上滑手機,然後見到立場新聞有一段不到40秒的直播。國安處人員到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陳朗昇住所調查他們所謂的「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然後,再拘捕立場新聞六名高層,包括前總編輯及前董事 52歲鍾沛權,63歲周達智,前董事73歲吳靄儀、63歲方敏生、44歲何韻詩。

新香港時代
新香港時代

2021年及以後久不久都會出現的困擾:移民?
比起要在哪裡生活,思考要過怎樣的生活,要怎樣才能成就這種生活可能更重要?

巧妙的隱喻,虛幻的出路
片名「一級指控」,已經點出了電影的套路與現實的問題。歸根結底,本港政治的優先出牌的權力,目前還在控方——也就是律政司——背後的特區乃至中央國家機器當中,而不是律師所象徵的專業人士或被告所象徵的基層市民。出牌之後,就更不是一場公平的牌局。題眼恰恰在於這個引發曾志威情緒波動、殺害死者的詞匯「裙底仔」。

天問——摩西
讀《出埃及記》,寫於辛丑年八月。

Non-practising artist的陳情書
看着這兩三年的自己,我開始放過practising artist這個說法。因為這兩三年來,我也好像沒有practising。我只是攬着過往的創作,依舊在特定的場合自稱為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