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刑
中国、朝鲜和越南等众所周知广泛使用死刑的国家,仍然秘密地执行死刑。这意味着实际的全球死刑人数要比记录上的还要高得多。虽然中国确切的处决人数尚不清楚。但很明显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处决人数最多的国家,排在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和美国之前。我有一個疑問, 死極都仲有14億 ?

試讀:死之花
關於「罪」,一直是各類創作的根源,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罪的存在,根本也沒有什麼故事可言。這次介紹這本,算是用很尖銳的方式探討了這個議題--當然,因為尖銳,面向自然比較窄,所以這裡討論的是殺人與救人的問題。故事是這樣的,有人私下進行非法人體實驗,當然也造成些受試者死亡,但也同時因為這些研究,取得「醫治百病」的能力。

走走晚報:一座島嶼的誕生🌋
0926晚報

【電影】綠色奇蹟
原本以為是寫實劇情片,中間卻突然出現奇幻元素,但整部片讓人更深刻的思考死刑的意義。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論死刑 —給廢死正反雙方的一篇文章
近年來,死刑一直都是大眾十分關切的議題,至今我也接觸過許多不同觀點的言論,然而不論是支持廢死或是支持死刑的論點,我認為大多有所失誤,所以今天決定寫這篇文章。

張娟芬《流氓王信福》:從隧道視野看見「一輩子戒嚴」的死刑犯
《流氓王信福》就是從一句句的證詞話語,一篇篇報導檔案,整理出一整本流暢易讀的書。生於解嚴後的我們,很像自由氛圍也是一個隧道,這些事件及作品,又把環繞在週遭的暗牆給照開了一點。

你還記得真想痛哭一場的「他」嗎?
民國76年5月15日,他才19歲,這個年齡的人都在讀著書,努力向上吧!但,他卻是走向刑場,他不怨任何人,只怨自己。

【不負責任翻譯】新加坡絞死弱智男子
Nagaenthran K. Dharmalingam 帶著一包拳頭大小的海洛因入境新加坡時 21 歲,34 歲時,這位來自馬來西亞的男子死去。但是他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為嗎?

人物》理解、抵抗或追求真相,非虛構或冤案寫作的意義:訪張娟芬談《流氓王信福》
馬丁路德金曾說:「社會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如果悲劇根本就未被好人看見呢?戒嚴時期人權迫害的案例,人們往往只看見知識分子或具理想性的受害者。流氓就是壞人嗎?尤其當流氓的標籤,是被國家機器扣上的帽子?本文由阿潑專訪長年進行冤案寫作、《流氓王信福》作者張娟芬,讓我們看見威權國家不義的高壓統治,在王信福身上留下的人生烙印。

曾文彥縱火案二審逆轉
發生在2019年12月的台南市真理家族縱火案造成七人死亡,其中犯下縱火殺人罪的曾文彥雖然在2020年底的一審被判死刑,但案件到了二審卻將死刑駁回,改判無期徒刑並褫奪公權終身。

逾4萬2千份國內外連署送進總統府 民團盼特赦邱和順
1月24日由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團體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總統蔡英文儘早特赦死刑犯邱和順。

演讲 02 | 苏格拉底:最后的申辩
背景公元前399年,七十高龄的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受到的三条指控:1. 不信仰城邦供奉的神,而信奉新的神;2. 腐化青年;3. turn weaker argument stronger, 都不是法律规定的“罪项”。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把他送上法庭,被判处服毒而死。

最高檢首次承認證物遺失 王信福救援大隊批最高檢「打假球」
王信福案遭判死刑定讞已滿十年,民團認為此案疑點重重,包括凶槍上並無王信福的指紋、目擊證人遭刑求逼供等,因此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台灣刑事辯護律師協會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等救援團體,今年5月18日依《要點》提出審查申請,卻在10月26日收到最高檢表示「關鍵錄音帶14卷已無留存、卷宗已遺失、扣案手槍不用驗」因此拒絕受理,讓團體深感荒謬。

如果我是死刑犯,我的最後一天會是什麼樣子?
想起那些嗜血的媒體是如何大張旗鼓的在頭條展示國家如何殺人,我便覺得好笑。

讀後感《今天也要去見殺人犯》傾聽案件背後那些沒人在意的故事
一句話惹怒犯罪側寫師:「所以犯人到底是誰?」常看美劇或韓劇的的可能都聽過側寫師這個工作,但是真實的警局裡,側寫師不是通靈者,不是算命師,更不是神,他們只是比一般民眾更會觀察細節,更理解人性的的專業人士。

社區活動:關於「罪」與「罰」的社會議題
長期以來,「罪」與「罰」的討論,深受關注。無論是書籍或影視作品,多少都在敘事的情節中,申論想法。罪的輕重,罰的深淺,看法不一,我個人的想法,則是找出以「社會安全」和「社會責任」為核心準則,對於一些基本項目進行思考。
【隨筆】#百日挑戰02
今天開始填寫Matters的2020問卷,結果填到一半突然發現今天的文章還沒有寫,補像要百日挑戰失敗阿~~ 因此今天來很隨興的寫一下關於自己對於廢死的看法,廢死本身是為了怕冤案的產生,畢竟人死後即使翻案了那又有甚麼用呢。然而目前廢死被多數人抨擊的地方在於為何我要拿我的納稅錢,去養一個做錯事情的人。
香港的死刑歷史
「陪審員已裁定你之謀殺罪名成立,現將你還押監獄,然後定期將你由監獄帶往刑場,以一繩墮於你頸,吊至你氣絕,然後由港府擇日將你安葬,願上帝庇佑你之靈魂。」 死刑,一個對香港人既陌生又熟悉的制度。陌生是因為現時香港並無死刑,但在香港歷史上,死刑其實廢除不多於三十年。

美國中情局長吉娜.哈斯佩爾_ 聲明供出操控選舉內幕以換取免被判死刑
中情局長吉娜.哈斯佩爾在法蘭克福與美特種兵交火中受傷, 現關在關塔那摩監獄, 幷發表聲明: 供出操控選舉內幕以換取免被判死刑中情局局長吉娜·哈斯普爾(Gina Hasple)因在德國法蘭克福中情局大樓突襲中受傷而被捕,目的是保護服務器。該建築物沒有警衛人員,也沒有受到保護。

關於死刑,我在想什麼?
最近又被問說支持或反對廢死,結論來講,我支持廢死勝過反對,或許我只是想標新立異,但試著藉這篇文探究自己為什麼會支持廢死。第一,我怕自己被判死刑。我能想像如果我說這句話,會有無數人說:「你沒做什麼事,怎麼可能被判死?」但如果回望過去的歷史,就不難發現沒做什麼事情卻被判死刑的,如果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