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
3 人追踪
7 篇文章
越向書

趙至與探春 ——獻給漂泊異鄉的奮鬥者和身在故土的異鄉人

人都是帶著枷鎖出生的,只是有些人的枷鎖更重一些。 如果說趙至的一生是“不得已”,那探春的一生就是“不甘心”。

葛哈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8

高欢对着鲜卑人哄鲜卑人、对着汉人哄汉人,还根据情况调整所使用的语言。这才叫做“能在multi-cuture的环境里沟通的能力”。真是人才。

葛哈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7

最有意思的是孝文帝的人才策略。他力排众议,主张选拔人才(包括选亲家)最主要重门第、不重人才。“须知鲜卑本无文化可言。。。鲜卑贵族自不能等到懂得儒学或有了人才之后,才取得与汉人士族同等的社会地位”。可笑崔浩、韩显宗等人还没完没了争论“人伦”的重要性。真是不懂得领导的心意啊。

葛哈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6

淝水之战,历史学家的分析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以综合国力来讲,苻坚"投鞭塞江"的自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可是苻坚为什么要如此信任其他民族的降将呢?朱序、慕容垂、姚苌,都背叛了他。果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么?苻坚是太浪漫了还是太傻?

葛哈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4

南朝不到三百年历史,大士族和武装士族都已经风光过了,“数风流人物”,就要轮到南方土著豪酋兴起了。原本大家都认为北方人比南方人会打仗、更勇猛。但是到了梁朝以后,北方移民的子孙已经变得“肤脆骨柔”,不堪大用了。

葛哈

读书笔记《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3

四处鼠窜的西晋北方士族和庶民,给迁徙地带去了他们的文化、政治、经济力量,但同时也带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politically incorrect)。“宋、齐、梁三朝的建立者都是住在晋陵郡的江淮以北流民的子孙”。可见难民问题自古以来就很棘手。

寂然

天之所廢,不可支也

當然我現在已經不只在看一則又一則零散的故事了,我會綜合一些主要人物的命運參差對照,例如稽康、阮籍,郭泰的情況就很值得現在的文人好好記住。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