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吐槽日常語言裡的歸納法思想
從日常語言中中驅除歸納法思想,或許是下次哲學非理性轉向的前提。喔,我又在自言自語可以不用理我沒關係~後面有一點點沒有用的閒聊~

《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天氣之子的電車難題
⋯⋯我們不是行為的主體,可以輕易地從上帝的視角鳥瞰;一旦我們涉入其中,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一)人类知识的来源
中国近、现代以来,各种愚昧的论断和由此带来的悲剧层出不穷。理性主义就是把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结论翻出来检视一遍,这个过程如同打牢地基。如果此系列引起了你对“科学”或者“真理”的思考和兴趣,就达到了它的目的。知道问题本身比了解参考答案重要,只有问题意识才能推动答案不断演进。此系列非严谨的学术论文,只是泛泛而行的大众化通识尝试。
哲學是種專長,但不是職業
近來有幾位網友問我,怎樣才適合走哲學,或說怎樣才能以哲學為業,賺取基本報酬。撇去學術研究不談,其實我認為,「以哲學為業」看來雖然正面,卻也可能導向一種認知:若哲學知能夠強,就該有份能夠維生的工作。很遺憾,這是錯的。哲學是種專長,但不是職業。
【哲學係咁傾】甚麼是 NFT?|嘉賓:高重建
上月有幸再次作客《哲學係咁傾》(哲學是這樣討論的),討論 NFT 的本質。過往做過大大小小的各種訪談討論,《哲》是極少數提供足夠時間與空間暢所欲言的一個,我很推薦。我把一個多小時的節目整理成幾個要點,幫助大家快速理解。注意以下要點並非節目的文字版,而是我用盡可能簡潔的文字,再一次回應節目內提到的關鍵問題。要了解整個討論的脈絡,尤其是聽 Alex、洪恩和四哥幾位的真知灼見,請觀看影片。

我反駁我自己:關於自由意志這個過時的議題
雖然說是反駁我自己的,但是我忘記是在哪篇文章提到又懶得找,就……隨便吧。之前有寫過在某種極端條件下的自由意志可能被推廣到某種相對隨機性上去,這種講法簡直就是在放屁餒~
王利器《新语校注》商榷
《新语》的这个校注本主要有五点问题:第一,对于大家都懂的词条注释过于繁琐;第二,他所选择作为底本的浮溪精舍刻宋翔凤校本,本身不是一个很好的本子;第三,以这个底本为基础而作的所谓“校对”,基本上就是罗列各本的异同,但对于相异之点,往往并不取舍;第四,好不容易做的取舍,基本都是依从群书治要本,并且往往不说理由;第五,让情形更加复杂的是,这个本子在《新语》历代传写讹夺之中,还混入了仅属于自身的校对失误。

人工智能應用大爆發
如果我們認為某物取代人的生產力,此人就是個廢人或再也沒有價值,其實我們都把職業、工作以及作為生產力的那部份當成是一個人的所有。所以,身為現代人,抽掉職業、工作以及生產力,就不能算是個「人」了嗎?
哲学意味着什么?如何做哲学?
动机、初步讨论、后续计划以及更多

找回自己,比找出答案更重要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從小在父親家暴的陰影下長大,他對母親為何能夠忍受丈夫長期對她拳打脚踢,毫不顧念情份,仍不輕言離婚這件事,感到百思不解。

今年一月,我在清迈的朗奔寺禅修,经历了「第二次觉醒」
如果要我劝说别人去禅修,我其实不能用任何目的和好处来诱惑他。但如果一定要说一个诱惑,我想说,你想想,在现代社会,要真正去 doing nothing 是多么困难。如果真的能做到什么也不做,难道不是一件本身就非常有趣的事情吗。

读杜维明《青年王阳明》 圣人是如何炼成的
王阳明!

EVA与哲学与理财
没有绝对的自由

哲學系註冊率
心血來潮,看了一下臺灣各大哲學系的註冊率。2022學年度,國立大學如台大、政大、中正、中山等都有95%以上,但私立大學就比較有趣了,從32%到90%都有。當然,這也要看各校整體招生狀況如何,以及文史哲三兄弟各自如何。以下我把數據列出: 【輔仁大學】 全校平均:94.0% 中文學...

自我照亮的光芒,自我玷污的黑暗:谢林“非根据”的黑化按语
Steven Shakespeare所作,收于Hideous Gnosis: Black Metal Theory Symposium 1,本人自译,转载需说明。

神秘主义与越轨:德里达与埃克哈特大师
John D. Caputo所作,收于Derrida and Deconstruction,本人自译,转载需说明。

「自由意志」與「命運論」:你有多少程度能掌控自己的生命
人到是否存在命運?為甚麼自由意志與宿命論是相悖的?為甚麼說沒有自由意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該如何看待我們的命運?

尋找語言
接觸一個截然不同的哲學傳統,如同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學習語言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掌握文法、學習新的詞彙、不同的運用方式;而掌握一個新的思想體系,同樣是一個熟習不同概念、思考方向、哲學傳統的過程。如果沒有概念,我們仍可以思考嗎?胡賽爾嘗試回應二十世紀某種由科學方法主導的思潮,而他的...

微紀事|後現代主義哲學科普影片腳本(偽)
我在用線上筆記本自言自語,不用理我。看沒有用的閒聊可以直接翻到文末~
閱讀筆記《廁所裡的哲學課》
★平均來說,我們每天會花14分鐘蹲馬桶,既然如此,何不善用蹲馬桶的寶貴時間,學點真正有用的東西?
